成语拼音:dàn xī zhī wěi
成语解释:旦夕:比喻短时间内。危:危险。形容危险逼近。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孟光传》:“旦夕之危,倒悬之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危险迫在眉睫
繁体字形:旦夕之危
英文翻译:the danger of death or destruction
旦:1.天亮的时候;早晨:旦暮。旦夕。通宵达旦。枕戈待旦。2.(某一)天:一旦。元旦。3.姓。4.戏曲角色,扮演妇女,有青衣、花旦、老旦、武旦等区别。5.旦尼尔的简称。旧时的纤度单位,9000米长的天然丝或化学纤维重量为多少克,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,1旦=1/9特。旧称(dài)。
夕:1.太阳落的时候;傍晚:夕阳。夕照。朝发夕至。朝令夕改。2.泛指晚上:前夕。除夕。风雨之夕。3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危:1.危险;不安全(跟“安”相对):危急。危难。转危为安。居安思危。2.使处于危险境地;损害:危害。危及。3.指人快要死:临危。病危。4.高;高耸:危冠。危樯。危楼。5.端正;正直:正襟危坐。6.二十八宿之一。7.姓。
哎哟,说到“旦夕之危”这个成语,估计不少小伙伴会挠头:“这词儿啥意思啊?”说白了,它就是说危险可能随时发生,就像早上和晚上之间的时间一样短,稍不留神就中招了。举个例子吧,比如你负责的项目马上要上线了,结果突然发现代码有个致命漏洞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旦夕之危”吗?这时候要是慌了神,那可真是要命啊!
有人可能会问:“那这成语和‘危机四伏’有啥区别呢?”你瞧,这就是关键了!旦夕之危更强调时间紧迫性,而危机四伏说的是危险多到像地雷阵。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你正哼着小曲儿开车呢,导航突然提示前方山体滑坡,这时候一脚刹车就能避免的事,可比天天想着“世界末日”实在多了。
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现代人谁没遇到过旦夕之危呢?上周我邻居家阳台花盆被风吹得摇摇欲坠,要不是物业及时处理,指不定就砸到人了。这种突发状况,说到底考验的就是反应速度和日常准备。就像老话说的,“晴天带伞,饱带干粮”,提前做点预案准没错。
可能有朋友会嘀咕:“道理都懂,但真遇上了咋整?”嘿,这事儿吧,我觉着关键是别自己吓自己。去年我们公司服务器突然宕机,当时技术部的小王愣是边啃汉堡边修复,两小时就搞定了。你看,保持冷静加上专业能力,再大的危机也能化险为夷。这可不就是应对旦夕之危的活教材嘛!
说到底啊,旦夕之危就像人生路上的减速带,虽然颠得慌,但也能让人打起精神。下次要是遇到突发状况,不妨先深呼吸,默念三遍“问题不大”。毕竟老祖宗早就教过咱们,福兮祸所伏,祸兮福所倚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