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xiāo yuè shuò
成语解释: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、减损。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日销月铄就埋没,六年西顾空吟哦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日銷月鑠
英文翻译:Day after day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销:1.熔化金属:销金。2.除去;解除:撤销。销假。把那两笔账销了。3.销售:供销。畅销。脱销。兜销。一天销了不少货。4.消费:花销。开销。5.姓。6.销子。7.插上销子。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铄:1.熔化(金属):铄金。铄石流金(比喻炎热)。2.销毁。3.同“烁”。
提到“日销月铄”,许多人会疑惑:这个词到底在说什么场景?其实它描述的是一种“事物逐渐被时间消耗、磨损”的状态。比如你买了一辆自行车,每天风吹日晒,链条生锈、车漆剥落,几年后变得破旧——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“日销月铄”。这种变化往往悄无声息,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事物的样貌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‘日积月累’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情感色彩。同样是时间带来的结果,“日积月累”偏积极(比如知识增长),而“日销月铄”更强调“消耗与消退”。就像一段疏于维护的友谊,双方不再频繁联系,共同话题逐渐减少,最后连见面都变得尴尬。这种关系的淡化过程,用“日销月铄”形容就特别贴切。
工作中其实也藏着这类现象。比如刚入职时的新鲜感,会在重复的流程和压力中慢慢磨损。有位程序员朋友曾感慨:“每天修修补补的代码,就像沙滩上的沙堡,涨潮时看似完整,退潮后才发现早已被海水带走了一部分。”这种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消耗,正是“日销月铄”的生动写照。
有趣的是,这个词未必全是消极的。我常想,那些被岁月磨平的棱角,或许正是成熟的印记。老家门口的青石板台阶,百年间被无数脚印打磨得光滑发亮,凹陷处甚至能映出人影。这种“日销月铄”反而让它成为了承载故事的见证者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时间带来的改变——是焦虑于失去,还是欣赏其转化的力量。
下次看到阳台上褪色的窗帘,或是父母鬓角新增的白发,不妨用新视角观察这些变化。它们或许在提醒我们:有些事物注定会随时间流逝,但正是这种流动感,让存在过的痕迹显得愈发珍贵。你的生活里,是否也有这样“看似消失,实则转化”的故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