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xǐng yuè shì
成语解释:省:检查;试:考核。每天检查,每月考核。形容经常查考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日省月试,既禀称事,所以劝百工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经常查考
繁体字形:日省月試
英文翻译:every day and examine every month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省:[shěng]1.行政区划单位。在中国是地方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域,直属中央。省下设若干市、县。2.指省会:进省开会。3.减免;节约。与“费”相对:省一道工序。省钱。4.简略:省称。省写。5.古官署名:尚书省。中书省。[xǐng]1.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:反省。2.觉悟;明白:省悟。昏迷不省。3.探望;问候(多指对长辈、亲属):省亲。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试:1.实验;尝试:试航。试制。2.考试:试题。口试。
“日省月试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不像某种神秘的修炼法则?其实它出自《礼记》,原指古代官府对学生的日常考察和定期考核。但放到今天,这个成语更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面对生活时的态度——持续反思与调整,才能避免在重复中迷失。
比如职场新人小张,每天下班前花十分钟记录:“今天开会发言时逻辑混乱,下次可以先写提纲”。月末复盘时他发现,这种“日省”让自己三个月内表达能力提升了40%。为什么小进步能积累成大成果?因为及时修正方向,比蒙眼狂奔更接近目标。
再比如某创业团队,每周五定为“试错日”。他们用月度为周期测试新方案:第一个月主攻社群运营,发现转化率低;第二个月转向短视频,用户增长曲线突然上扬。频繁试错会不会消耗资源?其实关键在于控制试错成本——用最小可行性方案快速验证,就像用探针探测矿脉,总比盲目深挖更高效。
我观察到很多人把“反思”误解为自我批判。有位自由译者朋友的做法很有意思:她在书桌旁放两个罐子,每天往里扔不同颜色的玻璃珠——绿色代表“今天突破舒适区的尝试”,红色标记“需要优化的细节”。这种可视化记录,让抽象的“日省月试”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生活仪式。
当新技术加速更迭的时代,这个古老成语焕发出新生命力。它不再局限于考核制度,而是演变成动态校准人生轨迹的导航系统。就像驾驶时既要紧盯前方路况,也要不时查看仪表盘,在持续微调中保持正确航向。毕竟,没有谁的人生规划能像石刻碑文般永恒不变。
下次感觉困在迷雾中时,不妨试试这个思维实验:如果给三个月前的自己写封信,会重点提醒哪些注意事项?这个倒推视角往往能帮我们跳出当下,用“日省月试”的智慧,把经验转化为通向未来的阶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