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yuè rù huái
成语解释:旧称生贵子的吉兆。形容心胸开阔。也比喻光彩夺目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日月入懷
英文翻译:omen of the birth of a son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入:1.进去。与“出”相对:入场。入冬。2.参加:入伍。入团。3.合乎;合于:入情入理。4.收入:岁入。5.入声。
怀:1.胸部或胸前:掩着怀。小孩儿睡在妈妈怀里。2.心怀;胸怀:壮怀。襟怀。3.思念;怀念:怀乡。怀友。怀古。4.腹中有(胎):怀胎。怀孕。5.心里存有:怀恨。不怀好意。少(shào)怀大志。6.姓。
“日月入怀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挺玄乎,到底该怎么用呢?举个例子:张经理在部门会议上说:“市场竞争再激烈,我们也要有日月入怀的格局,既要看到眼前数据,更要关注行业未来十年的趋势。”这里把企业战略比作能容纳日月的胸怀,强调长远眼光的重要性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商业场合吗?当然不是!比如邻居王阿姨调解家庭矛盾时说:“过日子就像日月入怀,得装得下晴天也容得下雨天。”她用这个成语生动表达了婚姻需要包容不同性格的特点,连小区里初中生听了都直点头。
现代人常觉得成语老套,但换个用法就有新意。记得去年参观科技展,有位工程师介绍新产品时说:“我们的芯片设计秉持日月入怀的理念,既要兼容传统架构又要预留AI升级空间。”原本形容胸怀的成语,被他用来比喻技术兼容性,在场投资人眼睛都亮了。
为什么要用这么文雅的表达?其实生活中很多场景需要这种“高级接地气”。上周健身房教练指导学员:“减肥不能急功近利,要像日月入怀那样——早上练力量晚上做有氧,让身体有时间适应变化。”你看,连健身计划都能用这个成语说清楚节奏感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大的魅力在于画面感。试想开会时有人说“我们要开放包容”,可能左耳进右耳出。但如果说“让团队像日月入怀般接纳不同创意”,眼前立刻浮现星光璀璨的宇宙景象,这种具象化表达更容易让人记住核心思想。
其实用好成语就像炒菜放调料,关键要掌握火候。前两天看中学生作文写道:“班主任的眼睛像日月入怀,装得下我们五十个人的小心思。”这种稚嫩却鲜活的比喻,反而比刻意堆砌成语更有感染力,可见语言的生命力永远在创新运用中延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