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áng xíng xié shàng
成语解释:原指《史记》中的《三代世表》、《十二诸侯年表》等。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、谱牒等。
成语出处:清 李斗《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上》:“卷轶不广,条目悉具,编年纪月以经之,旁行斜上以纬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;泛指列表编排的谱系等文字
繁体字形:旁行斜上
英文翻译:horizontal writing
旁:[páng]1.左右两侧:旁边。旁侧。旁门。旁出。旁听。旁若无人。2.其他,另外:旁人。旁的话。触类旁通。责无旁贷。旁证。旁白(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)。旁落。3.广,广泛:旁征博引。4.邪、偏:旁门左道。5.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:偏旁。竖心旁儿。[bàng]古同“傍”,靠。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斜:1.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:斜线。斜对面是学校。2.倾斜:斜着身子坐下。3.姓。
上:[shàng]1.方位词。位置在高处的:上部。上游。往上看。2.等级或品质高的:上等。上级。上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前的:上卷。上次。上半年。4.旧时指皇帝:上谕。5.向上面:上缴。上升。上进。6.姓。7.由低处到高处:上山。上楼。上车。8.到;去(某个地方):上街。上工厂。他上哪儿去了?9.向上级呈递:上书。10.向前进:老张快上,投篮。见困难就上,见荣誉就让。11.出场:这一场戏,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。这一场球,你们五个先上。12.把饭菜等端上桌子:上饭。上菜。上茶。13.添补;增加:上水。上货。14.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;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:上刺刀。上螺丝。15.涂;搽:上颜色。上药。16.达到;够(一定数量或程度):上百人。上年纪。⒁(又shǎng)上声:平上去入。17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1”。见〖工尺〗。18.表示由低处向高处:爬上山顶。19.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:锁上门。考上了大学。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。20.表示开始并继续:爱上了农村。[shǎng]指上声,“上2”shàng⒁的又音。[shang]1.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物体的表面:脸上。墙上。桌子上。2.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:会上。书上。课堂上。报纸上。3.表示某一方面:组织上。事实上。思想上。
“旁行斜上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其实描述的是一种灵活的行事方式。比如有人问:“这词儿到底怎么用?”举个例子,小李负责的项目遇到瓶颈,他不再死磕原计划,而是绕开难点先推进其他模块,结果整体进度反而提前了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旁行斜上”思维。
有人可能会疑惑:“这和普通变通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这个成语强调“斜上”的上升趋势。就像写毛笔字时突然改变运笔方向,看似偏离却暗藏力道。去年我们团队做市场调研,传统问卷效果差,转而通过社交媒体观察用户真实反馈,最终报告反而比预期更精准,这种迂回上升的策略正是成语的精髓。
现代职场中,这个智慧特别实用。隔壁部门的老王想竞聘总监,发现管理经验拼不过对手,转而主攻跨部门协作案例,用独特的视角打动了评委。这让我想到,有时候直路堵车时,绕道而行不仅省油,还能发现新风景。
个人认为,在AI时代这个成语更有现实意义。就像算法遇到局部最优解时会主动跳出搜索范围,人在面对困境时也需要这种“战略性绕弯”的勇气。上周帮邻居小孩辅导数学,公式推导卡壳时,改用生活实例打比方,孩子反而更快理解了抽象概念。
下次遇到难题不妨试试这招:暂停正面强攻,像攀岩者寻找着力点那样,在看似无关的领域寻找突破口。就像书法家在宣纸上那看似随意的一撇,可能正是整幅作品的神来之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