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ī
  • wàng
  • b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ī bù wàng bào

成语解释:施:给予;报:报答。施惠于人而不望报答,轻财仗义
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朱治传》:“迁偏将军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留意于宾客,轻财尚义,施不望报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仗义疏财

繁体字形:施不朢報

英文翻译:do favors without thought of repayment

施不望报的意思

施:1.施行2.;施展:实施。措施。施工。无计可施。3.给予:施礼。施压力。4.施舍:施诊。施与。5.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:施粉(搽粉)。施化肥。6.姓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望:1.看;向远处看:他望了一眼就走了。一望无际。2.拜访;问候:拜望。探望。3.盼望;希望:渴望。丰收在望。4.声誉。也指享有声誉的人:威望。一乡之望。5.怨:怨望。6.指望子:酒望。7.介词。向;朝:他望我们点头微笑。8.农历每月十五日(有时是十六或十七):朔望(朔是初一)。

报:1.传达;告诉:报告。报名。2.传达新闻、消息的文字或信号:报纸。捷报。电报。3.某些刊物:周报。学报。4.报答;报复:报恩。报仇。报应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“施不望报”,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“做好事不留名”。比如,邻居家的老人买菜回来拎不动重物,你顺手帮忙提到楼上,对方想给你一袋水果表示感谢,你却摆摆手说“小事儿,别客气”。这时候,你心里没想着“下次我有困难他得帮我”,只是单纯觉得“搭把手应该的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施不望报”。

有人问:“不求回报地帮别人,图什么呢?”其实答案藏在行为本身里。比如同事赶项目加班到深夜,你主动留下帮忙整理资料,第二天对方想请你吃午饭,你笑着说“下次你帮新来的实习生就行”。这种善意传递就像接力赛,看似没有直接利益,却让团队氛围更温暖,最终整个环境都会受益。
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疫情期间,不少志愿者冒着风险给隔离家庭送物资,他们不会计算自己“积累了多少人情”,反而更在意“今天又有十户人家吃上了热饭”。这种纯粹的发心,往往能激发出更大的社会能量。就像往湖面丢石子,涟漪扩散的范围永远比石子本身大得多。

可能有人觉得:“现代人时间宝贵,无偿付出太吃亏。”但我观察到,恰恰是那些愿意“吃亏”的人,反而更容易获得意外收获。比如无偿教社区孩子弹琴的音乐老师,多年后收到学生亲手写的感谢卡;免费给创业团队做咨询的前辈,后来被邀请成为公司顾问。善意就像种子,埋下去的时候没想开花结果,但合适的时机总会萌芽。

说到底,“施不望报”不是故作清高,而是对人性本善的信任。就像春天播种时农民不会盯着每粒种子算收成,但我们都知道,认真耕耘的土地终将丰收。当帮助别人成为习惯而非交易,这个世界自然会少些计较,多些温暖的联结。

"施不望报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