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āng
  • tó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āng tǔ yì tóng

成语解释:方土:指各地形胜物产人情。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和不同点
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令中书指宣明诏,问方土异同,贤才秀异,风俗好尚,农桑本务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风土人情等

繁体字形:方土異同

英文翻译: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oil

方土异同的意思

方:1.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。2.正直:品行方正。3.方向;方面:东方。双方。4.办法:千方百计。领导有方。5.地点;地区:前方。方言。6.治病的药单:药方。处方。7.工程上指土、石等堆积一立方米:土方。8.数学上指自乘的积:乘方。9.副词。正在;方才:方兴未艾。如梦方醒。年方十六。10.表示响度级的单位。将声音与一个1,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,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,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。旧写作㕫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方形的东西:一方砚台。两方图章。

土:1.土壤;泥土:黄土。黏土。土山。土坡。土堆。2.土地:国土。领土。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土产。土话。这个字眼太土,外地人不好懂。4.民间的;民间沿用的;非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法。土专家。土洋并举。5.不合潮流;不开通:土里土气。土头土脑。6.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7.姓。

异:1.有分别;不相同:异口同声。大同小异。日新月异。求同存异。2.奇异;特别:异香。异闻。3.惊奇;奇怪:惊异。深以为异。4.另外的;别的:异日。异地。5.分开:离异。异爨(亲属分家)。6.姓。

同:[tóng]1.相同;一样:同类。同岁。同工同酬。大同小异。条件不同。同是一双手,我为什么干不过他?2.跟…相同:同上。同前。“弍”同“二”。3.共同:一同。会同。陪同。4.一同;一齐(从事):同甘苦,共患难。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。5.引进动作的对象,跟“跟”相同:有事同群众商量。6.引进比较的事物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哥哥一样聪明。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。7.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这件事无关。8.表示替人做事,跟“给”相同: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。你别着急,我同你出个主意。9.表示联合关系,跟“和”相同:我同你一起去。10.姓。[tòng]见〖胡同〗。

成语评论

方土异同”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抽象,但换成大白话就是“不同地方的人和事,有的像,有的不像”。举个例子,成语“南橘北枳”就特别贴切:同一颗橘子树种子,种在南方结甜橘子,到了北方却变成酸枳子。这背后其实在说——环境能彻底改变事物的本质。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难道换个地方,连橘子都能变物种?”其实古人用夸张的手法,是想强调水土对人的影响,比如饮食习惯、说话口音甚至思维方式都可能被地域“重塑”。

再来看“入乡随俗”这个成语。老王去四川出差,第一天被麻辣火锅辣得直冒汗,半个月后居然能面不改色地涮毛肚。这就像古人说的“在哪个山头唱哪个歌”,表面是适应饮食,深层是尊重差异的智慧。但问题来了:强行改变自己会不会丢失个性?这里藏着个有趣的平衡——就像吃火锅时可以配碗冰粉解辣,保持本真与融入环境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。

有个冷门成语“越凫楚乙”更有意思:天上飞过的大雁,越国人说是野鸭,楚国人说是仙鹤。明明是同个生物,却因地域认知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在西北旅行时,当地人把土豆叫“洋芋”,这种称呼差异就像方言里的彩蛋,反而让交流变得生动。或许方土异同最妙的地方,就在于它给世界增添了层次感——如果所有城市都长着同样的脸,生活该多单调啊。

最后说说“水土不服”的反面案例。小张刚去海边城市工作,连着拉肚子三天,医生却说这是身体在建立新平衡。这让我联想到文化适应期的阵痛——刚开始觉得方言像加密通话,看本地习俗像解谜游戏,但正是这些差异让我们打破思维定式。与其说方土异同是障碍,不如当成认识世界的万花筒,转个角度就是新风景。

说到底,地域差异就像大自然打的个性化标签。北方朋友第一次见到会飞的蟑螂吓得跳椅子,南方人看到暖气片当成新奇装置,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碰撞,反而让跨地域的对话变得鲜活有趣。下次遇到文化差异时,不妨把它当成解锁新知识的钥匙——毕竟,世界的精彩恰恰藏在“不一样”里。

"方土异同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