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àn zhǐ yú mò
成语解释:断:破裂;余:残存;墨:墨迹。指残存的诗文墨迹
成语出处:《宣和书谱·行书·蔡京》:“至于断纸余墨,人争宝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残存的文稿等
繁体字形:斷紙余墨
英文翻译:Paper break residual ink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纸:1.供写字、绘画、印刷、包装等用的片状的东西。多用植物纤维制成。2.量词。用于计算文件、书信等的张数:一纸电文。
余:1.剩下来的;多余的:余粮。2.零数:十余人。一斤余。3.文言人称代词。我。4.“餘”,另同“馀”
墨:1.写字绘画的用品,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,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,也指用墨和水研出来的汁:一块墨。一锭墨。研墨。笔墨纸砚。墨太稠了。2.泛指写字、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:墨水。油墨。3.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:墨宝。遗墨。4.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:胸无点墨。5.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,借指规矩、准则:绳墨。矩墨。6.黑或近于黑的:墨菊。墨镜。7.贪污:贪墨。墨吏。8.古代的一种刑罚,刺面或额,染上黑色,作为标记。也叫黥。9.(Mò)指墨家。10.姓。11.指墨西哥:墨洋(墨西哥银圆)。
哎,这“断纸余墨”到底该咋用啊?先别急,咱举个栗子就明白了。比如老王收拾旧书房时翻出一沓泛黄的手稿,上面还沾着干涸的墨迹,他媳妇儿念叨:“这些断纸余墨留着占地方,赶紧扔了吧!”可老王愣是拿着这些零碎资料写出本回忆录,你说神不神奇?
等等,这不就是成语的字面意思吗?没错,“断纸余墨”原本指残破的纸张和剩下的墨水,但咱现代人用它比喻啥呢?说白了就是看似没用的资源,换个思路就能变废为宝。好比公司里那些被遗忘的客户档案,老张硬是整理成行业分析报告,这不就印证了“破船还有三斤钉”的道理?
有人可能要问,这和“废物利用”有啥区别?嘿,您问到点子上了!这成语的精妙在于强调“未被完全开发的价值”。就像我去年收拾车库,翻出半罐油漆和几块废木板,顺手给闺女做了个绘本架——您别说,这种化零为整的巧劲儿才是关键。
要说我的个人看法啊,现在这个快节奏社会太容易忽视身边的“断纸余墨”了。前两天看新闻,有大学生用食堂泔水提炼生物柴油,这不比直接倒掉强百倍?所以说啊,别小瞧任何看似无用的东西,保不齐哪天就能点石成金。
最后给各位提个醒,下次遇到看似鸡肋的事物,不妨多琢磨两分钟。就像我家楼下收废品的大爷,人家能把旧报纸叠成艺术花瓶卖钱——您瞧瞧,这“断纸余墨”里藏着的,可不只是成语词典里的解释,更是生活的智慧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