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àn jiǎn cán biān
成语解释:断、残:不完整的;简:古代用以写字的竹、木片;编:细长皮条;指用它串简而成的书。残缺不全的书或文章;尤指古代的书籍。
成语出处:宋 陆游《对酒》诗:“断简残编不策勋,东皋犹得肆微勤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残缺的书
繁体字形:斷簡殘編
英文翻译:incomplete parts of ancient scripts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简:1.简单(跟“繁”相对):简便。简体。言简意赅。删繁就简。2.使简单;简化:精简。精兵简政。3.姓。4.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:简札。简册。竹简。5.信件:书简。小简。6.选择(人才):简拔。简选。
残:1.不完整:残本。2.快完的;剩下的:残冬。残羹剩饭。3.伤害;使不完整:摧残。4.凶恶:残暴。
编:1.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:编结。编织。编扎。2.按一定的原则、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:编排。编目(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)。编次。编年。编订。编配。编码。3.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、报刊、广播电视节目等:编写。编译。编审。编修。编纂。编印。4.创作:编剧。编导。5.捏造:编瞎话。6.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:正编。续编。简编。
哎哟,你别说,“断简残编”这词儿听起来挺文绉绉的,但说白了就是形容资料残缺不全。举个栗子,老张在旧书摊淘到半本民国时期的家谱,纸页发黄还缺了十几页,他边翻边摇头:“这断简残编的,想查祖上三代的事儿可真费劲!”你看,历史研究碰到不完整的材料时,这词儿立马就能派上用场。
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:“断简残编”只能用在古籍上吗?嘿,格局打开点!隔壁小王整理爷爷的抗战日记,发现本子被虫蛀得七零八落,急得直挠头:“这断简残编的,英雄故事都快拼不齐了。”你看,哪怕是近现代的手稿,只要残缺不全照样适用。
说到这儿,咱得唠唠现实意义。断简残编的现象为啥值得关注?举个接地气的例子,考古队挖出批汉代竹简,结果发现半数以上都朽成了渣渣。领队老李倒挺乐观:“虽然断简残编,但把这些碎片当拼图玩,说不定能破译古代天气预报呢!”残缺本身固然遗憾,却给研究者留下了推理的乐趣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代人怎么避免制造“断简残编”?我瞅着隔壁IT公司的小刘就有招儿。他们公司搞文档管理时,特意给每个项目建了云端知识库,还拍着胸脯说:“咱这儿可不会断简残编,就算新同事来了,三分钟就能摸清项目前世今生。”要我说啊,这数字化存档可比古人用糨糊粘竹简高明多啦!
最后抖个冷知识,你猜“断简残编”最早出现在哪儿?宋朝人洪迈在《容斋随笔》里就用过这词,那时候印刷术还没普及,文人找本完整典籍比现在抢演唱会门票还难。所以说啊,咱们现在能捧着完整电子书看,真是赶上了好时代!
个人觉得吧,生活中处处都有“断简残编”的影子。就像我上周整理老照片,发现二十年前的毕业照缺了个角,虽然遗憾,但那些模糊的笑脸反而让回忆变得更鲜活。残缺未必是缺陷,有时候正是那些留白,给了故事生长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