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uàn
  • zhāng
  • zhā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uàn zhāng zhāi jù

成语解释:裁断章节,取缀成文。亦有割裂全文,取其所需之意。

成语出处:唐·李商隐《唐容州经略使〈元结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疾怒急击,快利劲果,出行万里,不见其敌;高歌酣颜,入饮于朝,断章摘句,如振如生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抄袭

繁体字形:斷章摘句

英文翻译:lift a sentence out of context

断章摘句的意思
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
章:1.诗、文、歌曲的段落:第一章。乐章。2.章程;条目:党章。招生简章。3.条理:杂乱无章。4.图章:印章。盖章。5.佩戴在身上的标志:徽章。领章。6.古又同“嫜(zhāng)”。

摘:1.取(植物的花、果、叶或戴着、挂着的东西):摘梨。摘一朵花。摘帽子。把灯泡摘下来。2.选取:摘要。摘录。从全文中摘了一段。3.摘借:摘了几个钱救急。

句:[jù]1.句子:语句。词句。造句。2.用于语言:三句话不离本行。写了两句诗。[gōu]高句丽(Gāogōulí),古族名,古国名。也作高句骊。又人名用字,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说到“断章摘句”这个成语,大家可能觉得有点文绉绉对吧?说白了,它就是形容那些只挑文章里一两句话来用,完全不管上下文的行为。举个栗子,有人引用名人名言说“知识就是力量”,却故意忽略培根原文里提到的“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”——这可不就是典型的断章摘句嘛!
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:“为啥总有人喜欢搞断章摘句这一套啊?”害,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。一来是方便省事,二来嘛…你懂的,有些人就是想用片面信息带节奏。比如网上某些营销号,专门从专家采访里抠出半句吓人的结论,配上个震惊体标题,流量立马蹭蹭涨。

不过咱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引用行为。比如说学生写论文时引用文献,要是能准确标注出处并保持原意完整,这种“摘句”反而是学术规范呢!关键看你怎么用——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,工具本身没有对错,全看使用者的目的。

有小伙伴可能会好奇:“那遇到断章摘句的情况怎么办?”别慌!老祖宗早就教过我们破解之道——多问几个“然后呢?”看见朋友圈疯转的“某专家说疫苗有毒”,别急着转发,先去查查原视频到底讲了啥。说不定人家后面紧跟着就说了“但这种成分在安全剂量下完全无害”呢!

说到这儿,咱得提个醒: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断章摘句简直比外卖优惠券还常见。但别忘了,任何观点脱离了具体语境,就跟离开水的鱼没啥两样。下次看到惊人言论时,不妨多花三分钟查证——毕竟咱们的脑子,可不能当别人的信息垃圾桶对吧?

最后扯句实在话,虽然断章摘句这事儿听着挺闹心,但它也反向教会我们独立思考的重要性。就像吃鱼要挑刺,看信息也得学会过滤。只要养成刨根问底的习惯,管它什么断章取义的套路,在咱们这儿统统都得现原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