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àn bì cán zhāng
成语解释:璧: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;璋:像半个圭的玉器。残缺不全的璋璧。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
成语出处:宋·孙觌《李茂嘉寄茶》:“蛮珍分到谪仙家,断璧残璋裹绛纱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斷璧殘璋
英文翻译:Broken Bi and broken Zhang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璧:古代的一种玉器,扁平,圆形,中间有小孔:白璧无瑕。
残:1.不完整:残本。2.快完的;剩下的:残冬。残羹剩饭。3.伤害;使不完整:摧残。4.凶恶:残暴。
璋:古代的一种玉器,形状像半个圭。
哎呦,你听过“断璧残璋”这个成语吗?咱今天就来唠唠它的用法!比如有人翻出祖传的老玉镯,碎成几块却还当宝贝供着,这时候就能说:“这断璧残璋的物件,反倒成了家族记忆的活化石。”你看,这词儿可不单说东西残破,更藏着故事的分量呢!
话说回来,这成语到底啥意思?简单来说嘛,它就像你抽屉里那支摔裂的钢笔——虽然不完整了,但拿在手里就是能想起当年高考的汗珠子。比如考古队挖出半块雕纹石板,专家一拍大腿:“别看是断璧残璋,这纹路可藏着失传的祭祀密码!”瞧见没?残缺里也能扒拉出真东西。
有人要问了:“现在都用手机拍照了,这老古董说法还有啥用?”嘿!您瞅瞅博物馆里那些缺胳膊少腿的陶俑,导游不都说得眉飞色舞?就像我上次在敦煌见到的褪色壁画,虽然斑驳得像打翻的颜料盒,但讲解员那句“断璧残璋处,恰是历史呼吸的缝隙”,瞬间让人心头一颤。
要我说啊,这世道有时候太追求完美反而没劲。就像我邻居王大爷,非要把摔成三瓣的紫砂壶用金漆补上,逢人就显摆:“断璧残璋咋啦?这金缮手艺才是真讲究!”您别说,阳光底下金线一亮,可比完整时候更有看头。所以说嘛,有些残缺不是遗憾,倒成了独一无二的印记。
最后扯句实在的,咱们过日子不也常碰上断璧残璋的破事儿?关键得学学文物修复师那双眼——能从裂缝里瞅见光阴的故事,在缺失处品出岁月的包浆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