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àn zhù zé lín
成语解释: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,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;孟母三迁居处,选择良好的环境,来影响孟子的成长。
成语出处:汉 刘向《列女传 母仪传》:“孟子之少也,既学而归,孟母方绩,问曰:'学何所至矣?'孟子曰:'自若也。'孟母以刀断其织。孟子惧而问其故,孟母曰:'子之学,若吾断斯织也。'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教育
繁体字形:斷杼擇鄰
英文翻译:Choose a neighbor in a dazzle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杼:古代指梭。
择:[zé]1.挑选:选择。择善而从。饥不择食。两者任择其一。2.姓。[zhái]1.义同“择”(zé):择菜(把蔬菜中不宜吃的部分剔除,留下可以吃的部分)。2.分解并理清(混乱的线、绳等):费了半天劲,才把那团乱毛线择开。
邻:1.住处接近的人家:四邻。东邻。邻人。远亲不如近邻。2.邻接的;邻近的:邻国。邻县。邻家。邻座。3.古代五家为邻。
咱们先来说说“断杼择邻”这个成语的来历吧!嘿,这故事可跟孟子的母亲有关——据说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,搬了三次家,甚至生气地折断织布机的梭子来教育孩子。说白了,这就是在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重要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小明原本住在网吧一条街,天天听着键盘声写作业。后来他爸妈一咬牙,搬到了图书馆附近的小区。哎呦,结果这孩子现在张口闭口都是“这本名著我看过”。你瞧,这不就是现代版的“择邻”吗?
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:环境真有这么大魔力?要我说啊,就像腌酸菜得找对坛子,人待的环境确实会“腌”出不同的味道。但咱们也不能全怪环境不是?关键还得看自个儿有没有像孟母那样的判断力,知道啥时候该“断杼”——也就是下决心改变现状。
记得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儿,租的房子隔壁住着个天天开派对的老外。头两个月确实新鲜,但后来发现根本没法专心备考。最后只能学孟母,收拾行李连夜搬家。您猜怎么着?新邻居是个退休老教师,现在我的茶艺都是跟他学的!所以说啊,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做邻居,某种程度上就是在选择未来的生活方式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现代社会想“择邻”可比古代难多了。毕竟房价摆在那儿,学区房也不是说换就能换的。但换个思路想,咱们现在能通过互联网选择“云邻居”——比如加入读书社群,或者关注正能量的博主,这不也是新时代的“择邻”智慧吗?
说到底,“断杼择邻”给咱们的启示就是:别小看环境的力量,但更要保持主动选择的勇气。就像我老家有句俗话说的:“跟着蜜蜂找花朵,跟着苍蝇找厕所”。环境或许能塑造人,但别忘了,咱们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