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ào yuǎn ruò jìn
成语解释:料:揣度。预料未来的事态发展就像眼前一样清楚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昶传》:“谋虑渊深,料远若近,视昧而察,筹不虚适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有远见
繁体字形:料遠若近
英文翻译:Far as near
料:1.照看;管理:照料。料理。2.材料;原料:木料。燃料。布料。加料。备料。资料。他就是这么块料。3.喂牲口用的谷物:草料。料豆儿。多给牲口加点料。4.用于中医配制丸药,处方规定剂量的全份为一料:配一料药。5.过去计算木材的单位,两端截面是一平方尺,长足七尺的木材叫一料。
远:[yuǎn]1.距离长,与“近”相对:远方。远道。远程。远景。远足(较远的徒步旅行)。远见(远大的眼光)。远虑。远谋。远客。遥远。远走高飞。舍近就远。2.时间长:远古。远祖。长远。永远。3.关系疏,不亲密:远亲。疏远。远支。4.深奥:言近旨远。5.姓。[yuàn]避开:近君子,远小人。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近:1.空间或时间距离短(跟“远”相对):近郊。近日。近百年史。靠近。附近。歌声由远而近。现在离国庆节很近了。2.接近:平易近人。年近三十。两人年龄相近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3.亲密;关系密切:亲近。近亲。两家的关系很近。4.姓。
“料远若近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其实很贴近生活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老王总能提前避开公司的风险?”答案可能就藏在成语里——老王看问题时,总能把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得清清楚楚,就像事情已经摆在眼前一样。这种能力,不就是“料远若近”吗?
举个具体的例子:小张开奶茶店前,先研究了周边学生的消费习惯,还预判了冬天热饮需求会上升。结果开业后,他准备的姜茶系列果然卖爆了。这就是典型的“料远若近”——把半年后的市场需求,当成明天就要解决的问题来准备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普通的事前计划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视角的切换。普通人做计划时往往盯着“已知信息”,而具备“料远若近”思维的人,会主动设想三到五个变量。就像下象棋,新手只算下一步怎么走,高手已经在盘算十步后的局面。
我观察到,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。比如选择专业时,不能只看当前热门行业,还要考虑人工智能对岗位的替代性;投资理财时,既要关注眼前收益,更要警惕三五年后的政策变化。这种思维模式,本质上是在时间维度上拓展自己的决策半径。
不过要注意的是,“料远若近”不是算命。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收集和逻辑推演上。就像气象预报员预测台风路径,他们依赖的是卫星云图和大气模型,而不是凭空猜测。当我们培养这种能力时,也要学会区分合理的预判与过度的焦虑。
有个朋友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。她在2020年疫情初期就着手布局线上业务,当时很多人觉得小题大做。但后来的发展证明,正是这份“把远方危机当作眼前问题”的警觉,让她的烘焙工作室顺利渡过了实体店寒冬。这或许就是成语智慧的现实投射。
培养这种前瞻性思维,其实可以从日常小事练起。比如周末郊游前,除了查看当天天气预报,多想想“如果突然下雨,备选方案是什么”;给孩子选兴趣班时,不仅考虑当前考级要求,还要想想十年后这项技能的社会价值。日积月累,预判能力就会像肌肉记忆般自然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