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ù
  • hēi
  • lùn
  • bá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ù hēi lùn bái

成语解释:见“数黑论黄”。

成语出处:明·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:“非是俺巧言令色,素与您数黑论白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说长道短

繁体字形:數黑論白

英文翻译:talk wildly

数黑论白的意思

数:[shù]1.数目:次数。数额。2.几;几个:数次。数日。3.天数;命运:气数。在数难逃。4.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。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,首先产生了自然数(正整数),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、零、无理数、负数、虚数等。5.一种语法范畴。表示名词、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。6.指数学:数理化。[shǔ]1.点算:数数(shù)。数不清。2.比较起来最突出:数得上。数一数二。3.责备;列举错误:数说。数落。[shuò]屡次:频数。

黑:1.像煤或墨的颜色(跟“白”相对):黑板。黑白分明。白纸黑字。脸都晒黑了。2.黑暗:天黑了。屋子里很黑。3.夜晚;黑夜:摸黑儿。起早贪黑。4.秘密;非法的;不公开的:黑市。黑话。黑户。黑社会。5.坏;狠毒:黑心肠。这种人心太黑。6.姓。

论:[lùn]1.分析和说明道理:评论。议论。2.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、文章或理论:舆论。社论。历史唯物论。3.评定;看待:论罪。相提并论。4.介词。按照:论堆卖。论件计工。[lún]〔论语〕儒家经典之一。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。共二十篇。内容有孔子谈话、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道德和哲学等,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。宋代把它和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合为《四书》。
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
成语评论

数黑论白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形象。“数黑”指反复强调缺点,“论白”则是过度夸大优点。合起来,常用来形容那些喜欢抓住一点小事无限放大、非要争个是非对错的人。比如办公室里有人吐槽:“每次开会老张都要数黑论白,明明方案都定了,他非得把上个月的预算问题再翻出来说一遍。”

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人们会有“数黑论白”的习惯呢?其实这和人看待问题的视角有关。就像同一幅水墨画,有人盯着画中留白的意境拍手叫好,有人却揪着某处墨迹过浓的细节不放。上周我陪朋友买房,中介把采光通风夸得天花乱坠,而朋友反复念叨“卫生间瓷砖缝没对齐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数黑论白现场。

生活中更常见的例子可能是家庭教育。比如孩子考了95分,家长如果只盯着扣掉的5分反复说教:“这道题明明做过三遍怎么还能错?”这就是在“数黑”;如果转而关注孩子的进步:“这次作文结构比上次清晰多了!”就是在“论白”。我有个教师朋友分享过,她改作业时会用绿色笔标优点、红色笔标改进点,这种视觉化区分能有效避免陷入单方面评价的误区。

那怎么避免自己成为数黑论白的人呢?我的经验是培养“全景视角”。就像吃火锅时,别光盯着锅里翻滚的辣椒看,也要尝尝旁边清汤里的鲜笋。去年团队做项目复盘,我特意要求每人先说三个做得好的地方,再说两个待改进项。结果发现,这种先“论白”再“数黑”的顺序,让后续的批评建议更容易被接受。

有时候换个角度想,数黑论白未必全是坏事。古董鉴赏家需要挑剔细节才能辨真伪,美食评论家必须精准描述口感层次。关键是把握尺度,就像老话说的“瑕不掩瑜”。上周看社区改造方案公示,有人专挑设计图里的无障碍设施提建议,这种“数黑”反而推动了方案的完善。

说到底,黑白本是共生关系。水墨画里没有留白就显不出墨色层次,生活中缺少不同声音也难见事物全貌。重要的是在表达观点时,既要有发现美好的眼睛,也要保持理性探讨的清醒。就像品一杯茶,既要感受回甘的余韵,也要接纳最初的微涩,这才是完整的生活滋味。

"数黑论白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