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uò
  • jiàn
  • xiā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uò jiàn bù xiān

成语解释:数:屡次;鲜:新杀的禽兽,引伸为新鲜。本指对于常来之客,就不宰杀禽兽招待。后指常常见到,并不新奇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一岁中往来过他客,率不过再三过,数见不鲜,无久慁公为也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司空见惯

繁体字形:數見不鮮

英文翻译:encountered with many times

数见不鲜的意思

数:[shù]1.数目:次数。数额。2.几;几个:数次。数日。3.天数;命运:气数。在数难逃。4.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。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,首先产生了自然数(正整数),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、零、无理数、负数、虚数等。5.一种语法范畴。表示名词、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。6.指数学:数理化。[shǔ]1.点算:数数(shù)。数不清。2.比较起来最突出:数得上。数一数二。3.责备;列举错误:数说。数落。[shuò]屡次:频数。
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”,现存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鲜:[xiān]1.新鲜:鲜花。鲜肉。2.明丽的:鲜红。鲜艳。3.(味道)美好:味道很鲜。4.鲜美应时的食物:时鲜。尝鲜。5.古指生鱼: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[xiǎn]少:鲜见。鲜有。

成语评论

数见不鲜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——常见的事情怎么会“不新鲜”呢?其实它想表达的是:某些现象频繁发生,人们习以为常后就不再觉得稀奇。比如有人每天通勤堵车两小时,起初抱怨连连,三个月后却能在车里淡定吃早餐,这就是典型的“数见不鲜”。

为什么常见的事反而失去吸引力?心理学中的“习惯化效应”可以解释这种现象。当大脑反复接收相同刺激时,神经元的活跃度会逐渐降低。就像办公室窗外的工地噪音,第一天让人抓狂,一周后却成了白噪音背景。成语用“鲜”字巧妙点出了新鲜感的流逝过程。

职场中的数见不鲜新员工第一次看到部门月报数据异常会紧张兮兮,老同事却可能眼皮都不抬:“这个月系统又抽风,等IT自动修复吧。”这种态度差异不是麻木,而是经验积累形成的风险预判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过于依赖既有认知可能让人错过真正的危机信号。

信息时代的双重挑战短视频平台上,昨天还火爆的“踢瓶盖挑战”,今天已被新的舞蹈挑战取代。算法推送让新鲜事物更快变成“数见不鲜”,这既加速了创意迭代,也导致注意力的碎片化。个人认为,这时候更需要主动筛选信息,避免陷入“看什么都差不多”的思维惰性。

打破认知定式的可能性有个有趣的实验:让参与者每天拍一张办公桌照片,30天后多数人发现自己从未注意过键盘缝隙积攒的饼干碎屑。试着用“新手视角”观察熟悉的事物,可能会在习以为常的场景中发现新细节——墙角爬山虎的卷须走向,同事说话时独特的尾音上扬,这些都能成为打破思维惯性的突破口。

下次遇到让人皱眉的“老问题”时,不妨多问一句:是真的问题重复发生,还是我的感知灵敏度下降了?保持适度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,或许能在看似寻常的事物里找到不一样的观察角度。

数见不鲜的造句

  1. 造句 如今这类事情,早已是数见不鲜,何必大惊小怪呢。
  2. 造句 霸权主义者以援助为名,公然干涉他国内政的事,已数见不鲜。
  3. 造句 这样的例子在服务行业数见不鲜。
  4. 造句 “慈母寻子”的故事在伊朗已经数见不鲜.
  5. 造句 这里虽然有点繁华,但是却混乱,每天发生斗殴事件数见不鲜,因此进医院的人数不胜数。
  6. 造句 巫山云雨,汉宫飞燕,唐人用之已为数见不鲜之典实。
  7. 造句 像遵从“负责管理”原则,即诸如“可持续性”和“包容性”之类的,也是数见不鲜了。
  8. 造句 席间虽然觥筹交错言语欢畅,然而明眼人看得出来实则人人压抑着高昂的兴致,彼此之间不过寒暄搪塞歌舞升平不假,却是数见不鲜的浮夸。
  9. 造句 的价格,至多不过是奴隶,到现在还如此,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,却是数见不鲜的。
  10. 造句 自从50年前发现这种‘导力’能源以来,我国大力发展导力技术,到现在不仅是兵器、魔法、飞艇等高科技工具数见不鲜,照明、取暖等日用品也已经普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