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àn tān zǐ
成语解释: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
繁体字形:散摊子
英文翻译:Scattered stall
散:[sàn]1.由聚集而分离:解散。散会。烟消云散。2.分发;分给:散传单。3.排遣;排除:散心。散闷。[sǎn]1.无约束;不密集;松开:散漫。散兵游勇。把稻子捆紧,别散了。2.零碎的;不集中的:散装。散坐儿。3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,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:七厘散。金黄散。避瘟散。
摊:1.摆开;铺平:摊牌。摊场。把凉席摊在床上。许多事情一摊到桌面上来,是非立时分明。2.设在路旁、广场上的售货处:地摊儿。水果摊儿。3.用于摊开的糊状物:一摊血。一摊稀泥。4.烹调方法,把糊状的食物原料倒在锅中摊开成为薄片:摊鸡蛋。摊煎饼。5.分担:分摊。摊派。一人平均摊五元钱。6.碰到;落到(多指不如意的事情):事情虽小,摊在他身上就受不了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“散摊子”这个成语,平时不太常见,但用对了地方还挺传神。比如朋友合伙开奶茶店,结果意见不合闹掰了,就能说:“本来生意红火的奶茶店,最后因为股东内讧散摊子了。”这里的“散摊子”既点明了团队解散,又暗含了原本热火朝天的状态,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用“摊子”这个词?其实这里藏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。过去走街串巷的小贩支起货架叫“摆摊”,收拾东西回家就叫“收摊”。所以“散摊子”不只是简单的解散,还带着点“好不容易支棱起来的局面垮了”的遗憾,比如家长吐槽孩子搭积木:“刚搭好的城堡,你一脚就给踢散摊子了!”
工作中也常见这种情况。上周听做自媒体的朋友吐槽:“团队辛辛苦苦策划三个月的账号,因为定位模糊,刚上线两周就散摊子了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市井气息,又贴切表达了项目流产的无奈。不过个人觉得,遇到这种情况别光顾着惋惜,及时调整方向可能比硬撑更有价值。
有意思的是,“散摊子”还自带喜剧效果。记得去年社区中秋晚会,临时搭建的舞台被大风掀翻,主持人拿着话筒开玩笑:“得嘞,咱们这是要提前散摊子啊!”原本尴尬的场面瞬间变成集体大笑。这种灵活运用,反而化解了突发状况的紧张感。
要是仔细观察,生活中处处有“散摊子”的智慧。比如炒菜时火候没掌握好,一锅好菜烧糊了,老厨师可能会说:“可惜这锅红烧肉散摊子了。”但转头就会教你:“下次记得调小火,锅边淋点热水。”你看,用个接地气的成语,既说明了失败现状,又暗示了改进方法,比直接说“做坏了”生动多了。
遇到“散摊子”的情况,关键是要学会“复盘不翻旧账”。就像玩拼图时不小心碰散了,与其抱怨“白忙活”,不如数数碎片是否齐全,换个思路重新拼。毕竟人生不是搭积木,散了还能换个造型再来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