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àn
  • shāng
  • chǒu
  • hà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àn shāng chǒu hài

成语解释:形容不和谐的声音。

成语出处:《鬼谷子·中经》:“是以声散伤丑害者,言必逆于耳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散傷醜害

英文翻译:Mischief and ugliness

散伤丑害的意思

散:[sàn]1.由聚集而分离:解散。散会。烟消云散。2.分发;分给:散传单。3.排遣;排除:散心。散闷。[sǎn]1.无约束;不密集;松开:散漫。散兵游勇。把稻子捆紧,别散了。2.零碎的;不集中的:散装。散坐儿。3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,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:七厘散。金黄散。避瘟散。

伤:1.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:作战负伤。探伤仪。2.损害:伤筋动骨。伤感情。3.因故得病:伤风。伤寒。伤食。4.悲哀:伤心。悲伤。5.妨碍:无伤大体。

丑:1.地支的第二位。见〖干支〗。2.(Chǒu)姓。3.丑陋;不好看(跟“美”相对):丑媳妇。长相太丑。4.叫人厌恶或瞧不起的:丑态。丑闻。5.不好的、不光彩的事物:家丑。出丑。6.坏;不好:脾气丑。7.戏曲角色行当,扮演滑稽人物,鼻梁上抹白粉,有文丑、武丑之分。也叫小花脸或三花脸。

害:1.祸害;害处(跟“利、益”相对):灾害。虫害。为民除害。吸烟对身体有害。2.有害的(跟“益”相对):害虫。害鸟。3.使受损害:害人不浅。你把地址搞错了,害得我白跑了一趟。4.杀害:在数日前被害。5.发生(疾病):害眼。害了一场大病。6.又同“”hé。

成语评论

散伤丑害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生僻,但拆开来看其实不难理解。它形容的是“散布伤害、传播丑恶”的行为,比如有人故意在朋友圈转发未经核实的谣言,导致大家互相猜忌,这就是典型的“散伤丑害”。举个例子:“公司里有人为了竞争岗位,散播同事的隐私,结果团队信任崩塌,项目差点停摆——这种散伤丑害的做法,最终害人害己。”

为什么人们会“散伤丑害”?其实很多时候是情绪作祟。比如网上有人看到一则负面新闻,没查证就转发,结果引发群体恐慌。这种行为看似“分享信息”,实则放大了负面效应。就像去年某地洪灾时,一条“水库即将决堤”的假消息让居民连夜逃难,事后发现只是设备故障——这就是情绪驱动下“散伤丑害”的典型案例。

怎么避免成为“散伤丑害”的推手?我的经验是“三秒法则”。遇到争议性信息时,先停顿三秒问自己:消息来源可靠吗?传播后会产生什么影响?上周家族群里疯传“某品牌牛奶致癌”,我特意查了食药监局的公告,发现是旧闻断章取义,这才阻止了长辈们跟风退货。

有意思的是,“散伤丑害”的反面正是我们常说的“正能量传递”。去年社区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时,最初只有五户参与。后来王阿姨把自家分拣成果拍成视频发到业主群,结果三个月后参与率飙升到80%。你看,同样是通过社交网络传播,内容不同,带来的连锁反应天差地别。

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放大器。选择传播温暖的故事而非骇人听闻的谣言,分享解决方案而非单纯抱怨问题,我们其实在无形中塑造着周围的环境。就像播种种子的园丁,撒下荆棘还是鲜花,往往只在一念之间。

"散伤丑害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