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ǎn
  • bǐ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iǎn sè bǐng qì

成语解释:收起笑容,屏住呼吸。形容谨慎畏惧,不敢放肆

成语出处:宋 欧阳修《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》:“县之奸豪,皆敛色屏气,指权相戒,不可犯公法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谨慎

繁体字形:斂色屏氣

英文翻译:hold one 's breath

敛色屏气的意思

敛:1.收起;收住:敛容。敛足。2.约束:敛迹。3.收集;征收:敛钱。横征暴敛。把工具敛起来。
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
屏:[bīng]〔屏营〕惶恐;惶惑不知所措。《后汉书·清河孝王庆传》:“夙夜屏营,未知所立。”[píng]1.遮挡:屏风。2.字画的条幅:四扇屏。[bǐng]1.放弃;排除:屏弃。2.抑制(呼吸):屏息静听。
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成语评论

敛色屏气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很常见。比如你第一次在重要会议上发言,手心冒汗、表情紧绷,甚至下意识地放轻呼吸——这不就是“敛色屏气”吗?它生动地刻画出人面对压力时那种小心翼翼的状态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敛色”和“屏气”这两个动作?其实这就像拍照时说的“别眨眼”一样,都是通过控制身体反应来传递内心状态。比如医生做精密手术时,家属在手术室外攥着拳头不敢大喘气,这种集体性的“敛色屏气”比语言更能说明紧张程度。

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严肃场合吗?倒也不是。去年陪孩子参加钢琴考级,候场时看到七八岁的小朋友个个挺直腰板、抿着嘴不敢说话的样子,突然觉得“敛色屏气”用在这里特别合适。生活中的小紧张,反而让这个成语更接地气了。

我注意到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用“大气不敢出”这种直白的表达。不过“敛色屏气”自带画面感,用在文章里能让读者瞬间脑补出场景。就像上周读小说时看到“他敛色屏气地拆开录取通知书”,比平铺直叙更有感染力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反向使用。有次看脱口秀演员调侃自己:“我在老板面前永远装得敛色屏气,其实手机里正在刷搞笑视频。”这种反差用法反而突出了当代职场人的生存智慧,说明老成语也能玩出新花样。

说到底,语言就像活水,既需要传承经典,也要包容创新。当我们用“敛色屏气”描述考场里的学生、面试等待室的求职者,甚至等待彩票开奖的彩民时,这个来自古籍的成语就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扎下了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