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ù wáng tú cún
成语解释:拯救祖国的危亡;谋求民族的生存。
成语出处:《鬼谷子 中经》:“圣人所贵道微妙者,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,救亡使存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捄亡圖存
英文翻译:save one 's country so that it may survive
救:1.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:救命。挽救。营救。搭救。抢救。一定要把他救出来。2.援助人、物使免于(灾难、危险):救亡。救荒。救灾。救急。
亡:[wáng]1.逃:逃亡。流亡。2.失去:亡佚。亡羊补牢。3.死:伤亡。死亡。4.灭:灭亡。亡国奴。救亡。兴亡。[wú]古同“无”,没有。
图:1.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;图画:地图。蓝图。绘图。插图。制图。看图识字。2.谋划;谋求:图谋。力图。3.贪图:唯利是图。不能只图省事,不顾质量。4.意图;计划:良图。宏图。5.绘;画:绘影图形。6.姓。
存:1.存在;生存:残存。父母俱存。2.储存;保存:封存。存粮。3.蓄积;聚集:存食。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。4.储蓄:存款。存折。零存整取。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。5.寄存:存车处。行李先存在这儿,回头再来取。6.保留:存疑。存而不论。去伪存真。7.结存;余留:库存。收支相抵,净存二百元。8.心里怀着(某种想法):存心。心存侥幸。不存任何顾虑。9.姓。
提到“救亡图存”,许多人会想到历史课本里的民族危机时刻。比如抗日战争时期,全国上下团结一心,用“救亡图存”的精神抵御外敌。但这个词真的只能用在宏大叙事中吗?其实不然——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字号餐馆,通过创新菜单和线上营销重获新生,这也是“救亡图存”的鲜活案例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救亡图存的核心动力是什么?”关键在于危机意识与行动力的结合。就像智能手机刚普及时,传统相机企业若固守胶卷技术必然消亡,而主动拥抱数码变革的企业则实现了“救亡图存”。这种转变需要的不仅是勇气,更要有对趋势的敏锐判断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去年社区里的爱心菜摊面临拆迁危机,二十多位居民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,通过联名信、直播宣传等方式保住摊位。这件事让我想到,普通人的“救亡图存”往往始于“不想失去珍视事物”的朴素愿望,而这种集体行动的力量常常超乎想象。
或许有人疑惑:“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悲壮感强烈的词汇吗?”在我看来,这个词的内涵正在扩展。程序员熬夜修复系统漏洞防止数据泄露,家长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,甚至个人坚持健身对抗亚健康状态——这些日常场景里都藏着“救亡图存”的现代诠释,本质都是对生存发展权的积极维护。
值得注意的是,真正的救亡图存不等于盲目挣扎。就像遭遇洪水时,明智的做法不是徒手堵堤坝,而是及时疏散、科学排险。这提醒我们:在危机面前保持清醒头脑,选择最适合的路径,往往比单纯强调“拼命”更重要。
最近接触到一个创业者案例特别有启发性:他的实体书店受电商冲击严重,但通过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、举办作者见面会,反而吸引了更多年轻读者。这种转型印证了我的观点——救亡图存不是回到过去,而是创造新的生存价值。当旧模式难以为继时,敢于重新定义游戏规则的人才能突出重围。
观察这些案例会发现,救亡图存从来不是某个群体的专利。无论是国家、企业还是个人,面对危机时的应对智慧其实是相通的:准确识别威胁来源,快速调动可用资源,在动态调整中寻找突破口。这种能力,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生存韧性”的最好注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