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àng
  • xié
  • chǐ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àng pì xié chǐ

成语解释:放、侈:放纵;辟、邪:不正派,不正当。指肆意作恶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苟无恒心,放辟邪侈,无不为己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肆意作恶

繁体字形:放辟邪侈

英文翻译:indulge in evildoings

放辟邪侈的意思

放:1.解除约束,使自由:释放。放虎归山。把俘虏放回去。2.在一定的时间停止(学习、工作):放学。放工。3.放纵:放任。放声高歌。放言高论。4.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:放牛。放羊。5.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:放逐。流放。6.发出:放枪。放光。放冷箭。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。7.点燃:放火。放爆竹。8.借钱给人,收取利息:放债。放款。9.扩展:放大。放宽。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。10.姓。

辟:[bì]1.君主:复辟。2.姓。3.排除:辟邪。4.同“”。5.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:辟举(征召和荐举)。[pī][辟头](pītóu)同“劈头”。[pì]1.透彻:精辟。透辟。2.驳斥或排除(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):辟谣。辟邪说。3.法律;法:大辟(古代指死刑)。

邪:[xié]1.不正当,不正派:邪恶(è)。邪念。邪说。2.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:寒邪。风邪。3.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:中(zhòng)邪。4.妖异怪诞:邪魔。邪术。5.古同“”。[yé]古同“”,疑问词。[yá]古同“”,琅玡山。[yú]古同“”。[xú]古同“”,缓慢。

侈:1.浪费:奢侈。2.夸大;过分:侈谈。

成语评论

放辟邪侈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背后藏着不少有意思的故事。简单来说,它形容人行为放纵、不走正路,甚至搞些歪门邪道。比如有人为了赚钱,偷偷在食品里掺假,结果被曝光后身败名裂——这种行为就叫“放辟邪侈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这类成语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?”其实,它的核心是提醒人守住底线。比如职场中,有人靠巴结领导上位,却忽略提升能力,短期内看似风光,长远来看反而容易翻车。这种“走捷径”的心态,本质上和成语批判的行为是一回事。
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明为了考试作弊买了高科技设备,结果被监考老师当场抓住。他本想“省时省力”,最后却付出更大代价。这让我想到,很多看似聪明的“邪门歪道”,其实都是给自己埋雷。

有人或许质疑:“现在社会竞争激烈,不用点手段怎么生存?”我的看法是,确实需要灵活应对环境,但灵活不等于放纵。就像开车,可以绕路避开拥堵,但不能闯红灯。把握好这个度,才能在竞争中既保持效率又不失底线。

最后想分享一个观察:那些真正走得远的人,往往不是最会钻空子的,而是最懂得“克制”的。就像种树,拼命施肥可能让枝叶疯长,但根系不稳,一场风雨就能掀翻。做人做事,或许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"放辟邪侈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