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àng
  • niú
  • gu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àng niú guī mǎ

成语解释: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再用兵

繁体字形:放牛歸馬

英文翻译:the war is over

放牛归马的意思

放:1.解除约束,使自由:释放。放虎归山。把俘虏放回去。2.在一定的时间停止(学习、工作):放学。放工。3.放纵:放任。放声高歌。放言高论。4.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:放牛。放羊。5.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:放逐。流放。6.发出:放枪。放光。放冷箭。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。7.点燃:放火。放爆竹。8.借钱给人,收取利息:放债。放款。9.扩展:放大。放宽。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。10.姓。
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
归:1.返回:归国华侨。无家可归。2.还给;归还:物归原主。3.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:殊途同归。千条河流归大海。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。4.由(谁负责):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。5.属于(谁所有):功劳归大家。这些东西归你。6.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,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:批评归批评,奖金一分也没少给。7.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。8.姓。
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马蜂。马勺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“放牛归马”,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田园牧歌的画面,但这个成语的深意远不止于此。它出自《尚书·武成》,原指周武王伐纣后,将战时征用的牛马放归山林田野,象征停止战争、恢复和平生产。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用:“项目结束后,老板主动提出‘放牛归马’,让连续加班的团队先休整两周再投入新任务。”这里用成语的隐喻,既点出“结束高压状态”,又暗示“为未来蓄力”。

为什么这个成语强调“放牛”和“归马”并列? 古代战争中,牛用于运输粮草,马用于冲锋作战,两者都是战略资源。同时释放它们,体现的是全面停止战争的决心,而非局部调整。就像现代企业转型时,不能只关闭亏损部门,还要同步优化现金流和人才结构,才能真正实现“软着陆”。

有个常见的误解是“放牛归马等于躺平”,其实不然。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,每次大战后都会精简军队、遣返民夫,但始终保持精锐部队训练。这就像当代职场人结束项目后,可以适当减少加班,但需要持续学习新技能,为下一阶段做准备。

和“马放南山”有什么区别? 后者常带有“刀枪入库”的懈怠感,而“放牛归马”更侧重主动的战略调整。比如某科技公司暂停业务扩张,转而深耕核心用户群,这就是典型的现代版“放牛归马”——看似收缩,实则以退为进。

我观察到,很多人在生活中容易陷入“持续发力”的误区。就像马拉松选手不可能全程冲刺,适时地“放牛归马”反而能避免系统崩溃。去年朋友创业时,在资金链紧张时果断暂停三个次要项目,集中资源保住核心业务,如今已实现盈利。这种智慧,正是成语穿越三千年的现实投射。

下次当你感觉陷入僵局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进步不一定是不断添加,有时候卸下负担、回归本质,才能看清前路。就像春雨后的稻田,暂时休耕的土地,正在悄悄积蓄破土而出的力量。

"放牛归马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