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ōng xiá dǎo xì
成语解释:瑕:瑕疵;蹈:踩。攻击瑕疵,蹈住缝隙。比喻利用对方的弱点进行攻击
成语出处:章炳麟《读》:“忠愤者因是以攻瑕蹈隙,欲致届幕府而先倡攮夷之议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行动策略
繁体字形:攻瑕蹈隙
英文翻译:Break through flaws
攻:1.攻打;进攻(跟“守”相对):围攻。攻城。能攻能守。攻下敌人的桥头堡。2.对别人的过失、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:群起而攻之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3.致力研究;学习:专攻。一门心思攻外语。4.姓。
瑕:玉上面的斑点,比喻缺点:瑕疵。白璧微瑕。纯洁无瑕。
蹈:1.践踏;踩:赴汤蹈火。重蹈覆辙。循规蹈矩。2.跳动:舞蹈。手舞足蹈。
隙:1.缝隙;裂缝:墙隙。门隙。云隙。2.(地区、时间)空闲:隙地。空隙。农隙(农闲)。3.漏洞;机会:无隙可乘。4.(感情上的)裂痕:嫌隙。有隙。
生活中如何运用“攻瑕蹈隙”的智慧?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攻击薄弱环节、抓住对手破绽,但它不只是战场策略。想象两位厨师比拼刀工:当对手切菜节奏紊乱时,经验丰富的主厨立即调整火候,用更精准的摆盘赢得评委目光——这就是现代版的攻瑕蹈隙。
有人会问:这成语是不是教人专挑软柿子捏?其实不然。我曾观察小区便利店如何在连锁超市夹击下生存。店主发现大超市缺乏人情味,于是推出代收快递、雨天借伞等服务,用“服务温度”这个差异化优势,在零售红海中开辟出生存空间。攻瑕蹈隙的本质是洞察差异点,而非单纯打击弱点。
工作中如何应用这种思维?去年团队研发新产品时,竞争对手已占领70%市场份额。我们没有正面硬拼,转而深耕残障人士使用场景,通过无障碍设计打开新市场。这启示我们:所谓的“隙”,往往存在于未被满足的需求中,就像夜空中最暗处恰是星光最亮的位置。
值得警惕的是,过度聚焦他人缺陷可能陷入思维陷阱。见过创业者沉迷攻击竞品漏洞,却忽略自身产品迭代。真正的智慧在于:左手持放大镜观察环境,右手握望远镜规划自身。就像围棋高手既要找对方气眼,更要构筑自己的厚势。
当我们将视角拉远,会发现“攻瑕蹈隙”在数字时代有了新内涵。直播带货达人不与头部主播拼流量,转而深耕垂类用户;知识博主避开热门话题,在细分领域建立专业壁垒。这些实践都在印证:找到生态位中的价值缝隙,比盲目冲锋更有持久生命力。
最后想起老裁缝的教诲:“补衣服要看针脚走向,改衣服要顺布料纹理。”任何领域的突破,都需要这种既敏锐又尊重的智慧。或许这就是攻瑕蹈隙留给当代人的启示:在竞争与合作交织的世界里,看见缝隙不是终点,创造价值才是归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