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ǎi wǎng xiū lái
成语解释:谓改变以往的错误,修治来日的善行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公沙穆》:“愿改往修来,自求多福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行为等
繁体字形:改往修來
英文翻译:repent and be good
改:1.改变;更改:改口。改名。改朝换代。几年之间,家乡完全改了样子了。2.修改:改文章。这扇门太大,得往小里改一改。3.改正:改邪归正。有错误一定要改。4.姓。
往:1.去:徒步前往。2.向;朝:往东。往何处去?3.过去的:往日。
修:1.修饰:装修。修辞。2.修理;整治:修车。修桥补路。一定要把淮河修好。3.写;编写:修函。修史。修县志。4.(学问、品行方面)学习和锻炼:修养。修业。进修。这学期多修了两门课。5.修行(迷信):修炼。修仙。6.兴建;建筑:修建。修水库。新修了一条铁路。7.剪或削,使整齐:修树枝。修指甲。8.指修正主义:反修防修。9.姓。10.长;高:修长。修竹。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“改往修来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它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:修正过去的错误,努力奔向更好的未来。比如有人总爱熬夜刷手机,结果白天工作频频出错,后来他决心调整作息,每天早睡早起,工作效率明显提升——这就是“改往修来”的现实版。
这时候你可能想问:这成语和“改过自新”有啥区别?其实两者很像,但“改往修来”更强调“主动修正”和“面向未来”。举个例子,一家奶茶店因为用料不新鲜被顾客投诉,老板不仅公开道歉,还重新制定了原料采购标准,甚至在店里挂出“欢迎监督”的牌子。这种既补救错误又建立长期机制的行为,就比单纯认错更有“改往修来”的味道。
生活中哪些场景适用这个成语呢?比如朋友吵架后主动沟通解决问题,学生考试失利后调整学习方法,甚至像城市改造老城区时保留历史痕迹的同时升级基础设施——这些都是“过去”与“未来”的巧妙平衡。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:很多人害怕承认错误,觉得“改往修来”等于否定自己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反而是种成长型思维。就像手机系统需要定期更新补丁,人生版本也需要不断迭代优化。
说到实际应用,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点:改往修来≠全盘推翻。某网红餐厅曾经跟风做黑暗料理,结果口碑暴跌。他们没有彻底改变风格,而是保留招牌菜的同时推出“经典回归套餐”,既留住老顾客又吸引新群体。这种“带着经验修正方向”的做法,反而比盲目转型更容易成功。毕竟,过去的经历里也藏着宝贵的参照物。
最后想分享个观察:很多人把“改往修来”想象成宏大的转折,其实细微处的调整更有力量。就像开车时发现路线偏了,不需要急刹车调头,轻轻转动方向盘就能回归正轨。重要的是保持觉察和行动力——毕竟修正错误的最佳时机,永远是现在进行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