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ōu lí jiū sàn
成语解释:收集离散者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:“若绍收离纠散,乘虚以出,则公之事去矣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収離糾散
英文翻译:Separation and separation
收:1.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;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:收拾。收藏。收集。收篷。衣裳收进来了没有?2.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:收回。收复。收税。没收。收归国有。3.获得(经济利益):收入。收益。收支。4.收获;收割:收成。秋收。麦收。今年早稻收得多。5.接;接受;容纳:收报。收留。收容。收礼物。收徒弟。6.约束;控制(感情或行动):收心。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,简直收不住了。7.逮捕;拘禁:收监。8.结束;停止(工作):收工。收操。收场。
离:1.相距,隔开:距离。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。2.离开,分开:分离。离别。离家。离散(sàn)。离职。离异。离间(jiàn)。支离破碎。3.缺少: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。4.八卦之一,符号是“☲”,代表火。5.古同“罹”,遭受。6.古同“缡”,妇女的佩巾。7.〔离离〕形容草木茂盛,如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”。8.姓。
纠:1.缠绕:纠纷。纠缠。2.姓。3.集合:纠合。纠集。4.纠正:纠偏。有错必纠。
散:[sàn]1.由聚集而分离:解散。散会。烟消云散。2.分发;分给:散传单。3.排遣;排除:散心。散闷。[sǎn]1.无约束;不密集;松开:散漫。散兵游勇。把稻子捆紧,别散了。2.零碎的;不集中的:散装。散坐儿。3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,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:七厘散。金黄散。避瘟散。
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混乱的局面,比如团队意见不合、计划临时变动,这时候“收离纠散”这个词就派上用场了。举个例子,公司里两个部门因为目标不同产生矛盾,领导站出来协调说:“大家先别急着争论,咱们得收离纠散,把问题拆开看,再找共同方向。”这句话既点明了问题所在,又给出了行动方向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收离纠散和普通调解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主动性。比如社区里垃圾分类推行困难,物业没有单纯批评居民,而是组织座谈会,把反对声、建议和成功案例分开梳理,最终制定了更接地气的规则。这种主动整理碎片信息、引导走向有序的过程,正是收离纠散的智慧体现。
工作中如何活用这个成语?想象设计师接到模糊的客户需求时,他们会先做需求拆解:把“要高大上”分解为色彩倾向、功能优先级、用户画像等具体模块。这种化整为零的思考方式,不仅能避免无效返工,还能让合作双方在细节处找到共识,这比笼统的“再改改”有效得多。
现实中容易陷入什么误区?有些家长辅导作业时,会把孩子算错的数学题和写字潦草混为一谈批评,反而让孩子更抵触。其实应该像区分缠绕的耳机线那样,把知识盲点和态度问题分开处理。先解决“3×7=24”的计算错误,再讨论书写规范,这样的分层处理更符合收离纠散的精髓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快节奏时代尤其重要。信息爆炸带来的不是知识而是焦虑,就像被风吹散的纸片,关键不是追逐每片纸张,而是先竖起挡风板。当我们面对复杂任务时,不妨给自己十分钟,用便利贴把待办事项按“紧急—重要—可委托”分类,这种物理层面的整理往往能带来思维层面的清晰。
观察身边那些处事从容的人,往往自带“整理师”特质。他们未必比别人聪明,但擅长把杂乱的信息流梳理成可操作的步骤清单。就像收拾凌乱的房间,重要的不是抹去所有生活痕迹,而是给每个物品找到合适的位置。这种能力,或许就是收离纠散给予现代人的生存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