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ǎng
  • wài
  • ān
  • nè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ǎng wài ān nèi

成语解释:攘:排除。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

成语出处: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处理内外关系

繁体字形:攘外安内

英文翻译:resist foreign aggression and pacify the interior

攘外安内的意思

攘:1.抢夺;侵犯;窃取:攘夺。2.排除:攘除。攘敌(抵御敌人)。3.捋起(衣袖):攘臂。

外:1.外边;外边的。与“内”“里”相对:门外。外表。2.关系疏远的;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外人。外乡。3.指外国:对外贸易。外侨。4.非原有的;非正式的:外加。外号。5.称母亲、姐妹、女儿的亲属:外祖母。外甥。外孙。

安:1.安定:心神不安。坐不安,立不稳。2.使安定:安民。安神。安邦定国。3.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:安于现状(满足于目前的状况,不求进步)。安之若素。4.平安;安全(跟“危”相对):公安。治安。转危为安。5.使有合适的位置:安插。安顿。6.安装;设立:安门窗。安电灯。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。7.加上:安罪名。安个头衔。8.存着;怀着(某种念头,多指不好的):你安的什么心?9.姓。10.疑问代词。11.问处所,跟“哪里”相同:而今安在?12.表示反问,跟“怎么、哪里”相同:不入虎穴,安得虎子?。安能若无其事?13.安培的简称。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,电流强度就是1安。

内:[nèi]1.里面,与“外”相对:内部。内外。内定。内地。内阁。内行(háng)。内涵。2.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:内人。内亲。内弟。3.亲近:内君子而外小人。[nà]古同“”,收入;接受。

成语评论

攘外安内”这个成语,最早用来形容处理外部威胁和稳定内部秩序的双重任务。比如一个创业公司刚起步时,老板既要应对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(攘外),又要安抚团队成员的焦虑情绪(安内),这时候用“攘外安内”就特别贴切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攘外和安内必须同时进行?”举个真实案例就明白了。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如果能把对付李自成的精力分一半整顿贪腐,或许不会落得煤山自缢的下场。这说明只顾一头就像瘸腿走路,内外平衡才是生存之道。

现代职场中,这个道理同样适用。市场部总监既要盯着行业趋势调整策略(攘外),又要化解部门内耗才能让计划落地(安内)。我见过最聪明的管理者,会在每周例会专门留出时间,让员工吐槽工作障碍——这比单纯强调业绩更能凝聚战斗力。

不过有个问题值得思考:“当内外矛盾冲突时该优先处理哪个?”我的观察是,就像台风天要先加固门窗再出门抢险,通常内部稳定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基础。去年某科技公司裁员风波期间,CEO选择先给留任员工加薪稳定军心,反而让公司在行业寒冬中逆势增长。

这个成语的智慧,其实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。小到家庭装修,既要防着楼下邻居投诉噪音(攘外),又要协调装修队各工种的进度(安内);大到国家治理,抗疫期间既要严防境外输入,又要保障民生供应。内外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,少转哪个都会摔跤。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你发现孩子在学校被欺负,是先找对方家长理论(攘外),还是先了解自家孩子的社交方式(安内)?处理这类问题时,或许能更深刻体会“两手都要硬”的现实意义。

攘外安内的造句

  1. 造句 政府攘外安内,决不抵抗,中华民族不受欺凌,组建了满蒙抗日军。
  2. 造句 身具魔法元素成为贵族,带兵征南讨北,攘外安内,加官进爵,非他所思。
  3. 造句 其二,联结诸侯,攘外安内,成天下盟主,齐桓公、晋文公为典范。
  4. 造句 11、援朝抗倭化龙献策,攘外安内千乘承袭小说:大明传奇女将军——秦良玉。
  5. 造句 为了巩固皇权的统治,秦皇不得已之下,与一个神秘的组织合作,意欲攘外安内。

"攘外安内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