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ān gāo jiē guì
成语解释:谓攀附结交高贵的人。
成语出处: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一折:“不是我攀高接贵,由他每说短论长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巴结权贵
繁体字形:攀高接貴
英文翻译:attach oneself to persons in power
攀:1.抓住东西向上爬:攀登。攀树。攀着绳子往上爬。2.用手拉;抓住:攀折。攀缘。3.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:高攀。攀龙附凤。攀上了一门好亲戚。4.设法接触;牵扯:攀谈。攀扯。攀供。你自己的事儿,别总攀着别人。5.姓。
高:1.从下向上距离大;离地面远(跟“低”相对,2.同):高楼大厦。这里地势很高。3.高度:那棵树有五米高。书桌高八十厘米。4.三角形、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(顶点或平行线)的垂直距离。5.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:高速度。体温高。见解比别人高。6.等级在上的:高等。高年级。哥哥比我高一班。7.敬辞,称别人的事物:高见。高论。8.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:高锰酸钾。9.姓。
接:1.靠近;接触:邻接。接近。交头接耳。2.连接;使连接:接电线。接纱头。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。3.托住;承受:接球。书掉下来了,赶快用手接住。4.接受:接见。接待。接电话。接到来信。5.迎接:到车站接人。6.接替:接任。谁接你的班?7.姓。
贵:1.价格高;价值大(跟“贱”相对):绸缎比棉布贵。春雨贵如油。2.评价高;值得珍视或重视:宝贵。可贵。3.以某种情况为可贵:人贵有自知之明。锻炼身体,贵在坚持。4.地位优越(跟“贱”相对):贵族。贵妇人。达官贵人。5.敬辞,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贵姓。贵国。高抬贵手。6.姓。
“攀高接贵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指“攀附地位高的人、结交富贵者”,通常用来形容刻意讨好权贵的行为。比如:“他入职后总往领导办公室跑,同事私下议论他这是攀高接贵。”这种行为背后,究竟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态?
有人可能会问:“攀高接贵和正常社交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动机是否纯粹。比如朋友聚会时特意挨着公司董事坐,席间不断夸赞对方成就,却对普通同事视而不见——这种选择性示好就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,与平等交往有本质区别。
在职场故事里常有这样的场景:小王熬夜为经理准备演讲材料,却在茶水间装作偶遇副总,趁机递上报告。这种行为短期或许能获得关注,但若自身能力不足,终究难逃“德不配位”的结果。就像竹子攀着大树生长,看似省力,若树倒则竹必倾。
为何这种现象屡见不鲜?或许因为捷径思维作祟。明代冯梦龙在《警世通言》中写过卖油郎刻意结交花魁的故事,看似浪漫,实则暗含阶层跃迁的算计。这种跨越阶层的“向上社交”,古今皆有,但过分执着容易失去本心。
个人看来,现代社会更需警惕“隐形攀附”。比如某些“高端人脉圈”收取高额会费,标榜能接触行业大佬,实则制造虚假机遇。真正有价值的关系应建立在互惠基础上,就像山泉与青松相互滋养,而非单方面的依附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也藏着反向启示。北宋范仲淹在《严先生祠堂记》中写道:“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,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。”不攀附权贵反而成就千古美名,说明坚守本心自有其力量。就像山间野花不必羡慕温室牡丹,各有各的绽放时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