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ān chán shé guì
成语解释:攀登蟾宫,折取月桂。喻科举登第。
成语出处: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一折:“你傲的是攀蟾折桂手,你敬的是闭月羞花貌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考试高中
繁体字形:攀蟾摺桂
英文翻译:Climbing toad into laurel
攀:1.抓住东西向上爬:攀登。攀树。攀着绳子往上爬。2.用手拉;抓住:攀折。攀缘。3.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:高攀。攀龙附凤。攀上了一门好亲戚。4.设法接触;牵扯:攀谈。攀扯。攀供。你自己的事儿,别总攀着别人。5.姓。
蟾:蟾蜍:刘海戏金蟾。
折:[shé]1.断(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):树枝折了。桌子腿撞折了。2.亏损:折本儿。折耗。3.姓。[zhé]1.断;弄断:骨折。把树枝折断了。2.损失:损兵折将。3.弯;弯曲:曲折。百折不挠。4.回转;转变方向:转折。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。5.折服:心折。6.折合;抵换:折价。折账。折变。7.买卖货物时,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,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,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,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:对折。打九折。8.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,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。9.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,形状有“乛乚꒒乙”等。10.姓。11.折叠:折扇。折尺。她把信折好,装在信封里。12.折子:奏折。存折儿。[zhē]1.翻转:折跟头。2.倒(dào)过来倒过去:水太热,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。
桂:1.桂花树,木犀的通称。2.肉桂树,常绿乔木。树皮即桂皮或称肉桂,有香味,可供药用,又作调料。3.广西的别称。
“攀蟾折桂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,但它其实描绘了一种努力追求卓越的状态。比如在职场中,有人可能会说:“他用了三年时间从实习生做到部门总监,真是攀蟾折桂的典范。”这里的“蟾”和“桂”分别指月亮和桂树,暗喻高不可攀的目标,而“攀”与“折”则强调主动争取的过程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蟾”和“桂”来比喻成功?其实这源于古代传说——月宫中有蟾蜍和桂树,因此“蟾宫折桂”常被用来形容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。比如明代小说里写:“张秀才寒窗苦读十年,终得攀蟾折桂,金榜题名。”这种文化意象让成语自带诗意,又暗含突破极限的意味。
现代人如何理解这个成语?不妨看看这个例子:“团队连续攻克五个技术难关,就像集体攀蟾折桂,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。”这里跳出了个人奋斗的框架,展现了群体协作的力量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攀蟾折桂”既强调结果,更重视过程中的坚持——就像登山者不会因为山顶遥远就放弃攀登。
有人认为这种成语已经过时,但我观察到,在年轻群体中它正以新形式焕发生机。比如网络博主分享考研经验时写道:“每天六点起床背单词,我这算不算现代版攀蟾折桂?”这种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语境结合的方式,反而让成语更贴近当代生活,证明经典表达依然具有生命力。
最后想提醒的是,追求目标时不必执着于“必须折桂”。就像农民种下桂树,真正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浇灌,而非某次丰收的结果。当我们说“他正在攀蟾折桂的路上”,其实已经是在赞美那份持之以恒的勇气——毕竟,敢向月亮伸手的人,本身就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星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