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pān
  • qīn
  • tuō
  • shú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ān qīn tuō shú

成语解释:攀:牵挽。拉亲戚关系,认作朋友

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2回:“他与那猪八戒当时寻到我的门前,讲甚么攀亲托熟之言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拉关系

繁体字形:攀親托熟

英文翻译:Climbing and trusting

攀亲托熟的意思

攀:1.抓住东西向上爬:攀登。攀树。攀着绳子往上爬。2.用手拉;抓住:攀折。攀缘。3.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:高攀。攀龙附凤。攀上了一门好亲戚。4.设法接触;牵扯:攀谈。攀扯。攀供。你自己的事儿,别总攀着别人。5.姓。

亲:[qīn]1.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:亲属。亲人。亲缘。双亲(父母)。亲眷。2.婚姻:亲事。3.因婚姻联成的关系:亲戚。亲故。亲邻。亲朋。4.称呼同一地方的人:乡亲。5.本身,自己的:亲睹。亲聆。亲笔。6.感情好,关系密切:亲密。相亲。亲睦。亲疏。7.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:亲吻。[qìng]〔亲家〕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(“家”读轻声)。

托:1.用手掌或器物承举:托着茶盘。2.某些器物的座子和类似座子的东西:枪托。花托。3.衬;垫:烘云托月。托上一层纸。4.请人代办:委托。5.寄放:托儿所。6.借故推辞:托词。7.依赖:托福。8.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。1托等于133.322帕。

熟:[shú]1.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(跟“生2”相对,2.—3.同):西瓜已经熟了。4.(食物)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:熟菜。饭熟了。5.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:熟皮子。熟铁。6.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:熟人。熟视无睹。这条路我常走,所以很熟。7.熟练:熟手。熟能生巧。8.程度深:睡得很熟。深思熟虑。[shóu]义同“”(shú)。

成语评论

攀亲托熟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,但拆开看其实很接地气。比如你刚入职一家公司,发现同事张姐和老板是老乡,立刻笑着凑上去说:“张姐,咱俩老家离得可近了,算半个亲戚吧!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攀亲”。而“托熟”更像是托人办事时套近乎:“王叔,您和我爸是老同学,这事儿您一定得帮帮忙啊!”
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行为算不算功利?其实背后藏着人情社会的逻辑。比如菜市场里,大妈常对摊主说:“小伙子,我天天来你这儿买菜,给便宜点呗!”表面是砍价,实则是用“熟客”身份建立信任。这种现象在资源有限的环境里尤其常见,本质是普通人寻求安全感的方式。

不过要注意分寸感。去年邻居小李找工作,硬说面试官是他表舅高中室友的邻居,结果对方压根不记得这层关系,场面一度尴尬。这提醒我们:关系网就像蜘蛛丝,太用力拉扯反而容易断。现代社会更看重实际能力,就像网购时陌生人也能因为五星好评选择信任你。

我个人观察发现,年轻一代正在创造新的人际连接方式。比如游戏群里陌生人组队通关后互称“兄弟”,知识付费社群里学员主动喊讲师“老师兄”。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“攀亲”反而比血缘关系更牢固,就像拼多多上的“砍价好友”,虽然素未谋面却能因为共同目标形成临时同盟。

说到底,“攀亲托熟”能流传千年,恰恰说明人类天生需要归属感。就像小区里遛狗的人总会自然形成“狗友圈”,妈妈们接孩子时会组成“家长联盟”。关键是把这种本能转化为正向连接,而不是单纯的利益交换。毕竟真正的信任,从来不是靠攀附得来,而是像煲汤一样需要文火慢炖。

"攀亲托熟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