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qí lǔ jiàng
成语解释:搴:拔取;虏:俘获。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形容勇猛善战
成语出处:宋·崔伯易《感山赋》:“乘间薄人,肝脑涂地,以搴旗虏将而为乐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英勇善战
繁体字形:搴旗虜將
英文翻译:N / A
搴:拔取:搴旗。
旗:1.旗子:国旗。红旗。挂旗。2.指八旗:汉军旗。3.属于八旗的,特指属于满族的:旗人。旗袍。4.八旗兵驻屯的地方,现在地名沿用:正黄旗。5.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,相当于县。6.姓。
虏:1.俘获:虏获。俘虏。(a.打仗时捉住敌人;b.打仗时捉住的敌人)。2.俘获的人。3.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。
将:[jiāng]1.副词。就要;快要:天将下雨。2.介词。把;拿:将革命进行到底。将功赎罪。3.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:将军。4.带领;搀扶:将幼弟而归。扶将。5.做:慎重将事。6.休养;调养:将养。7.文言副词。又;且:将信将疑。8.助词。表示动作的开始:赶将上去。[jiàng]1.军衔名。将官。在校之上。2.泛指军官:将士。损兵折将。3.带;率领:将兵。[qiāng]请;希望:《将进酒》。
“搴旗虏将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古代战场上的场景,但它的含义其实可以延伸到生活的许多方面。字面意思是“拔下敌军的旗帜,俘虏对方的将领”,用来形容取得重大胜利或压倒性优势。不过,这个词真的只能在战争故事里用吗?
举个例子:在一场商业竞标中,一家初创公司凭借创新方案击败了行业巨头,拿下了关键订单。同事感慨道:“这次真是搴旗虏将,连对方的核心客户都被我们争取过来了!”——你看,这里没有真正的“旗”和“将”,但用成语反而让成就显得更生动。
为什么用这个成语而不用“大获全胜”?“搴旗虏将”比普通说胜利多了一层细节感。它让人联想到具体动作:拔旗是摧毁对方标志,虏将是削弱敌方核心力量。比如足球比赛中,弱队爆冷战胜卫冕冠军时,解说员说“这简直是搴旗虏将式的逆袭”,是不是比“赢了比赛”更有画面冲击力?
另一个场景:学生社团竞选,新人团队用创意活动方案打败了传统强队。学长评价:“你们不仅赢了投票,连我们积累多年的活动模式都被颠覆了,这才是真正的搴旗虏将。”这里既肯定了结果,也点出了对旧体系的突破。
个人观点:别被字面束缚有人认为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竞争性场景,但我发现用它形容“突破自我”同样贴切。比如有人花三年时间戒掉十年烟瘾,朋友开玩笑说:“你这是把自己当敌军,搴旗虏将啊!”瞬间让个人成长有了史诗感。成语的妙处,就在于打破常规的想象力。
下次遇到看似不可能的挑战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——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胜利不仅是结果,更是过程中对关键目标的精准把控。就像登山者摘下标有海拔的旗帜,那不仅是征服山峰,更是超越了自己的预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