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iáo lóng xiù fèng
成语解释:指精美的手工刺绣。泛指古代女红。亦作“描鸾刺凤”、“描龙刺凤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七回:“不拘描龙绣凤,样样皆精;琴棋书画,般般都会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刺绣等
繁体字形:描龍綉鳳
英文翻译:embroider phoenix patterns
描:1.照底样画(多指用薄纸蒙在底样上画):描花。描图。描张花样子。2.在原来颜色淡或需要改正的地方重复地涂抹:描红。描眉打鬓。写毛笔字,一笔是一笔,不要描。
龙: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龙颜。龙廷。龙袍。龙床。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龙舟。龙灯。龙车。龙旗。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5.姓。
绣:1.用彩色的线在绸、布上织出花样、图案或文字等:刺绣。绣花。绣被面儿。2.绣好的成品:湘绣。
凤:凤凰,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。雄的叫凤,雌的叫凰。
“描龙绣凤”这个成语,大家可能听过但不太熟悉。它原本指在布料上精细地刺绣龙凤图案,现在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艺术作品非常讲究、细节丰富。举个例子:李老师的新书语言优美,结构精巧,真可谓是“描龙绣凤”之作。不过,这么讲究的创作方式真的适合所有人吗?
有读者问:“为什么用龙凤来比喻精细的作品?”其实龙凤在中国文化里本就是尊贵和完美的象征。就像现代设计师在服装上镶嵌水晶,古代匠人用金银线绣龙凤,都是追求极致的表现。比如故宫的龙袍展品,每片鳞甲都经过上百次穿针,这种精神放在今天,就是程序员反复调试代码的执着。
我注意到有些年轻创作者容易误解这个成语,以为必须每个细节都要完美。去年参观美院毕业展,有位同学在宣纸上画水墨龙,却故意留白龙眼,他说:“留点想象空间比填满更重要”。这让我想到,“描龙绣凤”的精髓不在堆砌,而在懂得取舍——就像好厨师知道什么时候该猛火快炒,什么时候该文火慢炖。
现在很多自媒体文章喜欢用华丽辞藻,结果反而让读者云里雾里。有次看到篇讲环保的文章,开头三段都在描写晚霞,直到第四段才提到垃圾分类。这就好比在快餐盒上雕花,虽然用心,但搞错了重点。所以用“描龙绣凤”也要看场合,写菜谱和写诗歌的细致法门可大不相同。
最近遇到件趣事:邻居阿姨给孙子织毛衣,非要在衣角绣小恐龙。她说:“现在不兴龙凤了,孩子喜欢霸王龙”。这个改动反而让传统手艺焕发新意。可见所谓“描龙绣凤”,重点不在图案本身,而在创作者投入的心血。就像插画师用数位板勾勒线条,和老绣娘用银针穿梭,本质上都是对美好的极致追求。
说到最后,这个成语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或许是:精致不该成为枷锁。就像做手工陶艺,刻意追求完美反而容易捏碎胚体。下次当你准备“描龙绣凤”时,不妨先问问自己:这个细节是为作品增色,还是单纯在炫技?留点呼吸空间,可能比填满整张纸更有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