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uī
  • gàn
  • jiù
  • shī 湿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uī gàn jiù shī

成语解释:同“推燥居湿”。

成语出处:明·徐田臣《杀狗记·孙荣奠墓》:“三年乳哺恩爱深,推干就湿多劳顿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母亲

繁体字形:推干就濕

英文翻译:Push dry to get wet

推干就湿的意思

推:1.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:推车。推磨。推倒。我推了他一把。门没有闩上,一推就开了。2.(推磨)磨或(推碾子)碾(粮食):推了两斗荞麦。3.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:推草机。推头。用刨子推光。4.使事情开展:推广。推销。推行。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。5.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;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:类推。推算。推己及人。6.让给别人;辞让:推辞。推让。解衣推食。既然大家都选你,你就别推了。7.推诿;推托:推三阻四。8.推迟: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。9.推崇:推许。推重。10.推选;推举: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。

干:[gàn]1.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:树干。骨干。2.指干部:调干。干群关系。3.做(事):实干。干活儿。埋头苦干。4.能干;有能力的:干练。干才。5.担任;从事:他干过厂长。6.事情变坏;糟:要干。干了,钥匙忘在屋里了。[gān]1.古代指盾牌:干戈。2.姓。3.冒犯:干犯。4.牵连;涉及:干连。干涉。相干。5.追求(职位、俸禄等):干禄。6.水边:江干。河干。7.天干:干支。8.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(跟“湿”相对):干燥。干柴。油漆未干。衣服晾干了。9.不用水的:干洗。干馏法。10.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:饼干。葡萄干儿。豆腐干儿。把萝卜晒成干儿。11.空虚;空无所有:外强中干。钱都花干了。12.只具形式的:干笑。干号(háo)。13.属性词。指拜认的(亲属关系):干妈。干儿子。14.徒然;白:干着急。干瞪眼。干打雷,不下雨。15.形容说话太直太粗(不委婉):你说话别那么干。16.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:我又干了他一顿。17.慢待;置之不理:主人走了,把咱们干起来了。

就:1.凑近;靠近:迁就。避难就易。2.到;开始从事:就位。就业。就寝。就学。就职。3.被;受:就歼。就擒。4.完成;确定:成就。功成名就。生铁铸就的,不容易拆掉。5.趁着(当前的便利);借着(有时跟“着”字连用):就便。就近。就手儿。就着灯光看书。6.一边儿是菜蔬、果品等,一边儿是主食或酒,两者搭着吃或喝:花生仁儿就酒。7.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: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。就工作经验来说,他比别人要丰富些。8.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:我就来。您稍等一会儿,饭就好了。9.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: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。大风早晨就住了。10.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:想起来就说。卸下了行李,我们就到车间去了。11.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(前面常用“只要、要是、既然”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):只要用功,就能学好。他要是不来,我就去找他。谁愿意去,谁就去。12.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,次数多,能力强等: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,我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。他三天才来一次,你一天就来三次。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,他一个人就把它背走了。13.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,表示容忍:大点儿就大点儿吧,买下算了。14.仅仅;只:以前就他一个人知道,现在大家都知道了。15.表示加强肯定:我就知道他会来的,今天他果然来了。我就不信我学不会。那就是他的家。幼儿园就在这个胡同里。16.表示假设的让步,跟“就是”2相同:你就送来,我也不要。

湿: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(跟“干”相对):湿度。潮湿。地皮很湿。衣服都给雨淋湿了。

成语评论

推干就湿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的核心其实很简单:有人主动把舒适留给别人,自己扛下麻烦。举个例子,比如一家人外出野餐,突然下起大雨,妈妈立马把唯一的一把伞塞给孩子,自己冒雨收拾东西。这种“把干的推给别人,自己接受湿的”场景,就是成语的生动写照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年头谁还愿意吃亏?推干就湿会不会过时了?”其实仔细观察,生活中处处有它的影子。同事主动加班让团队准点下班,志愿者冲在救灾前线让居民先撤离,这些不都是现代版的推干就湿吗?关键不在于形式,而在于那份主动担责的心意。

我曾在医院见过这样一幕:深夜急诊室里,实习医生连续处理了五个病患,累得眼睛发红,却把值班室唯一的躺椅让给刚接班的护士。这种自发的利他行为,往往比刻意的“牺牲”更有感染力。它不需要宏大叙事,细微处的选择反而更触动人心。

为什么这种品质依然珍贵?因为人性天生趋利避害,主动选择“就湿”需要突破本能。就像篮球比赛里的助攻王,明明可以自己投篮得分,却优先创造机会让队友表现。这种决策背后,既有智慧考量,更有超越个人得失的格局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推干就湿不等于无底线退让。健康的付出应该像跷跷板游戏——偶尔下沉托举对方,但长期失衡会让双方都不舒服。真正可持续的关怀,需要接收方懂得珍惜,给予方量力而行。比如父母为孩子付出时,也要教会孩子感恩与回馈。

下次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刻,不妨试试“推干就湿”的思维方式。也许只是开会时让同事先发言,或是暴雨天让路人共伞。这些微小举动如同涟漪,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荡起温暖的回响。毕竟,世界的温度往往取决于我们愿意传递多少热量。

"推干就湿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