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ē
  • zhǒng
  • ér
  • z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ē zhǒng ér zhì

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;接踵:足跟相接。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;一个跟着一个来到。形容人特别多;络绎不绝。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。也作“继踵而至”、“接踵而来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》:“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接踵而至

英文翻译:come one after another

接踵而至的意思

接:1.靠近;接触:邻接。接近。交头接耳。2.连接;使连接:接电线。接纱头。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。3.托住;承受:接球。书掉下来了,赶快用手接住。4.接受:接见。接待。接电话。接到来信。5.迎接:到车站接人。6.接替:接任。谁接你的班?7.姓。

踵:1.脚后跟:接踵而至。2.在后面跟着;追随:踵其后。3.到:踵门相告。
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
至:1.到:至今。自始至终。至死不屈。2.至于:甚至。3.极;最:至为感谢。你要早来,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。

成语评论

接踵而至”这个词,字面意思是“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跟”,用来形容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,根本停不下来。比如你刚处理完一个紧急任务,另一个突发问题就冒出来,这时候用“接踵而至”就特别贴切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词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朋友聚会时,大家轮流分享旅行故事,笑声和掌声接踵而至,这种热闹的氛围也能用这个词形容。关键在于“连续发生”,而不分好坏。

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双十一刚过,快递包裹接踵而至的场景在各个小区上演。快递小哥忙得脚不沾地,收件人却乐此不疲地拆着源源不断的包裹。这种现代消费社会的独特景观,倒是给老成语注入了新内涵。

有个读者曾问我:“遇到接踵而至的麻烦该怎么办?”我的经验是,与其被事情推着走,不如主动建立优先级清单。就像收拾散落满地的乐高积木,先捡大块的,小零件自然容易归位。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心态转变,往往能打破恶性循环。

想起去年台风季,先是暴雨导致内涝,接着树木倒伏阻断交通,后来社区又组织抢险救灾。这一系列接踵而至的事件,反而激发出邻里互助的温暖画面。有时候,连续发生的挑战反倒成为凝聚人心的契机。

在数字化时代,“接踵而至”有了新变体——手机通知声此起彼伏,各种信息流永不停歇。这种情况下,学会在信息的洪流中搭建自己的过滤网,或许比单纯抱怨“事情太多”更有建设性。毕竟,掌控节奏的主动权始终在我们自己手里。

接踵而至的造句

  1. 造句 一排排巨浪接踵而至,它们翻滚着拥挤着咆哮着撕咬着,如千军万马滚滚而来。
  2. 造句 江君的画展开幕后,参观的人接踵而至。
  3. 造句 街上的汽车接踵而至,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目不转睛的看着它们安全的行驶。
  4. 造句 连串麻烦如此惹人注目,是因为好消息刚刚发布,麻烦接踵而至。
  5. 造句 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,参观的人便接踵而至。
  6. 造句 市场的呼声言犹在耳,监管层的回应接踵而至。
  7. 造句 会有很多故事,在没有准备的时候接踵而至;会有许多人,在离开的时候令我们怅然若失;故事让时光停止,青春已老,谁还会跟我拍遍栏杆,抒解英雄意气。
  8. 造句 818,发条祝福送给你:朋友接踵而至遍天下,爱情甜甜蜜蜜精神佳,生意兴兴荣荣财运发。拿起手机发一发,好事连连顶呱呱!
  9. 造句 冬至,愿你快乐接踵而至,幸福无敌至上,好运纷至踏来,吉祥蜂拥而至,平安健康联袂而至,我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,冬至天寒了,多加衣,愿冬至快乐!
  10. 造句 夏至夏至,祝福将至,祝你霉运落跑好运接踵而至;烦恼逃离愉快联翩而至;悲伤退避三舍福禄双至。夏至,祝你快乐至上,幸福无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