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üè shì bān fēi
成语解释:搬弄是非
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四贤记·挑斗》:“你如今掠是搬非,干讨得鬼哭神愁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同“搬弄是非”
繁体字形:掠是搬非
英文翻译:Plunder or move
掠: 掠 lüè ㄌㄩㄝˋ 夺取:掠夺。掠取。抢掠。劫掠。 擦过:掠视。浮光掠影。 拷打:掠笞。掠治。拷掠。 砍伐:掠林。 顺手抓取:随手掠起一根棍子。
是:1.对;正确(跟“非”相对):一无是处。自以为是。实事求是。你说得极是。应当早做准备才是。2.认为正确:是古非今。深是其言。3.表示答应的词:是,我知道。是,我就去。4.姓。5.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:如是。由是可知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?。是日天气晴朗。6.联系两种事物,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、属性:《阿Q正传》的作者是鲁迅。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。7.与“的”字配合使用,有分类的作用:这张桌子是石头的。那瓶墨水是红的。我是来看他的。8.联系两种事物,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“是”后面所说的情况:他是一片好心。咱们是好汉一言,快马一鞭。院子里是冬天,屋子里是春天。9.表示存在,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,“是”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: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。他跑得满身是汗。10.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,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,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,不能混淆:去年是去年,今年是今年,你当年年一个样哪!。说是说,做是做,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。11.在上半句里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、形容词或动词,表示让步,含有“虽然”的意思:诗是好诗,就是长了点。东西旧是旧,可是还能用。我去是去,可是不在那儿吃饭。12.用在句首,加重语气:是谁告诉你的?。是国防战士,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,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。13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凡是”的意思: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。14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适合”的意思:他想的很是路。这场雨下的是时候。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。15.用在选择问句、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:你是吃米饭是吃面?。他不是走了吗?。你是累了不是?⑾(必须重读)表示坚决肯定,含有“的确、实在”的意思:我打听清楚了,他那天是没去。这本书是好,你可以看看。
搬:1.移动物体的位置(多指笨重的或较大的):搬运。搬砖。把保险柜搬走。把小说里的故事搬到舞台上。2.迁移:搬迁。搬家。他家是从南城搬来的。
非:1.错误(跟“是”相对):是非。习非成是。痛改前非。2.不合于:非法。非礼。非分(fèn)。3.不以为然;反对;责备:非难。非议。无可厚非。4.不是:答非所问。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。5.前缀。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,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:非金属。非晶体。非司机。6.不:非同小可。非同寻常。7.跟“不”呼应,表示必须:要想做出成绩,非下苦功不可。8.一定要;偏偏:不行,我非去!9.不好;糟:景况日非。10.指非洲。
“掠是搬非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耳熟,但仔细一想,似乎并不存在标准的说法。有人可能将它和“搬弄是非”混淆了,或是想表达“掠人之美,搬弄是非”的意思?不妨先聊聊这两个成语的用法和背后的逻辑。
“搬弄是非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这个成语形容人故意传播不实信息,挑拨他人关系。比如同事A对同事B说:“小王说你上回项目数据造假。”而事实上小王根本没说过这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搬弄是非”,容易引发团队矛盾。
为什么生活中总有人爱搬弄是非?观察发现,这类行为往往源于三种心理:一是通过制造话题获取关注度;二是借机打压竞争对手;三是纯粹出于无聊找乐子。就像小区里张大妈总爱说“李家女儿三十岁还没对象”,其实她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。
如何应对搬弄是非的行为?我的经验是采用“三不原则”:不轻信传言、不参与讨论、不二次传播。去年部门里流传我要跳槽的谣言,我直接找到领导当面澄清,同时正常工作不受影响,半个月后谣言自然消散。
“掠人之美”又指什么?这个成语专指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。比如学生时代常见的“参考”同学作业改头换面,或是职场中把同事创意说成自己的。有个有趣的现象:越是能力不足的人,越容易产生这种投机心理。
信息时代的新挑战现在网络上出现“云搬是非”现象,比如截取聊天记录片段发朋友圈,配上误导性文字。这种行为比传统方式危害更大,因为数字信息传播快且难追溯。建议大家遇到类似情况时,可以平静地回复:“我们当面核对下完整对话?”
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持续修炼。与其花时间琢磨如何应对谣言,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实力上。当你的专业能力足够强时,那些搬弄是非的话语,自然会像阳光下的露珠一样蒸发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