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ái shā jiǎn jīn
成语解释:排:除去;简:选取。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。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潘文烂若披锦,无处不善;陆文若排沙简金,往往见宝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
繁体字形:排沙簡金
英文翻译:obtain gold by washing it from sand and gravel
排:[pái]1.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:排队。排字。把椅子排成一行。2.排成的行列:他坐在后排。3.军队的编制单位,隶属于连,下辖若干班。4.指排球运动:排坛。中国女排。5.用于成行列的东西:一排子弹。一排椅子。上下两排牙齿。6.一种水上交通工具,用竹子或木头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。7.指扎(zā)成排的竹子或木头,便于放在水里运走。8.一种西式食品,用大而厚的肉片煎成:牛排。猪排。9.排演:彩排。这是一出新排的京剧。10.推;推开:排闼(tà)直入。排门而出。[pǎi]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:把这双鞋排一排。
沙:[shā]1.细小的石粒:风沙。防沙林。飞沙走石。2.像沙的东西:豆沙。3.姓。4.(嗓音)不清脆,不响亮:沙哑。沙音。5.沙皇:沙俄。[shà]摇动,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,以便清除:把米里的沙子沙一沙。
简:1.简单(跟“繁”相对):简便。简体。言简意赅。删繁就简。2.使简单;简化:精简。精兵简政。3.姓。4.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:简札。简册。竹简。5.信件:书简。小简。6.选择(人才):简拔。简选。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“排沙简金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形象。沙子堆里找金子,说的不就是从大量普通事物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吗?比如有位古董收藏家翻遍旧货市场,最后在生锈的铁盒里发现了清代官窑瓷片,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排沙简金。
为什么人们需要这种筛选能力?现在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辈子的见闻。刷五分钟短视频可能看到三十条内容,但真正有用的可能只有教做番茄炒蛋那条——这时候大脑就像个筛子,不断在过滤无用的“沙粒”。
有个大学生写论文的经历特别能说明问题。他在图书馆下载了200篇相关文献,连续三天看到眼睛发酸。直到在参考文献列表的脚注里,发现某位学者十年前提出的关键理论,顿时觉得“值回票价”。这种苦尽甘来的体验,正是排沙简金带来的成就感。
筛选过程本身比结果更重要。我认识的设计师朋友有个习惯,做LOGO方案必出50个草稿。前20个通常很平庸,30-40个开始出现亮点,最后10个才是精华。他说要是没有前面“排沙”的积累,根本不可能触及真正的“金子”。
菜市场挑虾的故事也很有意思。张大妈总能把死虾堆里还在动弹的挑出来,她说关键不是眼睛多尖,而是懂得观察虾须的弯曲度和腹部颜色。这种经验积累的筛选智慧,其实比书本知识更贴近生活本质。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排沙简金已经变成生存技能。就像用金属探测器在海滩寻宝,既要能承受长时间的无收获,又要保持发现金块时的敏锐。下次遇到需要甄别选择的情况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——有价值的从来不在表面,而在耐心筛选之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