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ǐ cháng lián mèi
成语解释:裙子牵住裙子,袖子连着袖子。形容人多。
成语出处:宋·刘从义《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》:“服靓妆,继日以掎裳连袂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人多
繁体字形:掎裳連袂
英文翻译:Clothes and clothes
掎:1.拉住;拖住。引申为牵制。2.通“倚(yǐ)”。支撑。
裳:[cháng]古指裙子。[shang]“衣裳”的“裳”。
连:1.连接:心连心。骨肉相连。天连水,水连天。藕断丝连。这两句话连不起来。2.连续;接续:连演一个多月。连打几枪。3.包括在内:连我三个人。连皮三十斤。连根拔。4.军队的编制单位,隶属于营,下辖若干排。5.姓。6.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(下文多有“也、都”等跟它呼应),含有“甚而至于”的意思:连爷爷都笑了。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。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?。连下棋也不会。连一天都没休息。
袂:袖子:联袂(聚在一起)。分袂(分手,离别)。
“掎裳连袂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,但它的场景其实很贴近生活。举个例子:周末的古镇集市上,游客们掎裳连袂,挤在青石板路上挑选手工艺品,远远看去就像一条流动的彩色丝带。这时候,你可能会问:“掎裳连袂到底在形容什么?”其实它的核心就是“人多到衣服袖子都连在一起”,强调人群密集、互相牵绊的状态。
这种画面在现代社会依然常见。比如地铁早高峰时,站台上的人群几乎掎裳连袂,乘客的背包和衣角时不时擦过彼此。有趣的是,这种拥挤反而催生出一种微妙的默契——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调整步伐,避免踩到别人的鞋跟。这让我想到,成语不仅是古代场景的写照,也能映照出当代人的相处智慧。
有人可能会疑惑:“现在都用手机交流了,这种肢体接触的场景还有意义吗?”其实不然。去年元宵节灯会,我看到一家三代人掎裳连袂地围在糖画摊前,孙子踮着脚拽奶奶的衣角,爸爸伸手护着孩子的后背。这种真实的触碰和温度,恰恰是线上互动无法替代的。
在我看来,“掎裳连袂”不仅是个形容词,更像一面镜子。它照见了人类社会的两面性:一方面我们追求个人空间,另一方面又在拥挤中建立独特的情感联结。就像春天的樱花树下,游客们摩肩接踵地拍照,虽然难免碰撞,但分享美景的快乐反而让陌生人间多了几分友善的笑意。
下次遇到人潮涌动的场景时,不妨换个角度观察。早市里大妈们扯着邻居的袖子砍价,音乐节上年轻人搭着肩膀合唱,这些鲜活的画面都在证明:当衣袂相连的时刻,往往也是故事开始的契机。成语的生命力,就藏在这样真实的生活褶皱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