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iǎn shén niǎn guǐ
成语解释: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!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害怕
繁体字形:捻神捻鬼
英文翻译:as though in a panic
捻:[niǎn]1.用手指搓转(zhuàn):捻麻绳。2.搓成的条状物:灯捻儿。[niē]古同“捏”,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。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捻:[niǎn]1.用手指搓转(zhuàn):捻麻绳。2.搓成的条状物:灯捻儿。[niē]古同“捏”,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。
鬼:1.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。2.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:捣鬼。鬼鬼祟祟。3.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(含轻蔑意):酒鬼。烟鬼。4.指小孩机灵:这孩子真鬼!。小鬼。5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“捻神捻鬼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有人觉得它和“装神弄鬼”很像,但其实差别挺大。举个例子:隔壁老王总爱把简单的事说得神乎其神,比如修个水管非要说是“上古秘术”,大家都笑他“整天捻神捻鬼的”。这里的关键是“故意制造神秘感”,而不是真的涉及鬼神。
怎么区分它和其他成语?比如同事开会时突然甩出一堆专业术语,但仔细一听全是空话,你可以悄悄吐槽:“他这是捻神捻鬼糊弄人呢。”这种情况下,重点在于“用虚张声势掩盖实质不足”,和单纯“故弄玄虚”相比,更带有糊弄人的主观意图。
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?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越是缺乏安全感的人,越容易用这种方式建立权威。去年参加行业交流会时,有个演讲者全程用晦涩词汇解释基础概念,现场有人直接站起来问:“老师您能别捻神捻鬼了吗?咱说点实在的。”你看,现代社会信息透明,这种套路越来越容易被识破。
如何应对身边“捻神捻鬼”的人?有个小妙招:保持微笑追问细节。比如朋友吹嘘自己认识某位“隐世高人”,你可以问:“这位高人平时住哪儿?我正好有专业问题想请教。”通常对方要么转移话题,要么承认是开玩笑。这种方式既不失礼貌,又能化解虚假氛围。
说到这儿,想起个真实案例。有次在古玩市场,摊主拿着个铜钱非说是“明朝皇陵出土”,结果被买家用手机查了拍卖行记录当场揭穿。这种商业场景中的“捻神捻鬼”,本质是利用信息差牟利。现在想来,保持理性判断力确实能帮我们少踩很多坑。
最后想说,语言就像照妖镜。当我们准确使用“捻神捻鬼”这类成语时,不仅能精准描述现象,更能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。下次遇到可疑的言论,不妨先问自己:这是事实陈述,还是有人刻意在制造迷雾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