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āi sān dǐng sì
成语解释:挨:通“挨”,挤进。形容人群拥挤,接连不断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四回:“半仙到栅栏门首下马,也不进宅,径在堂中站着,众人捱三顶四,簇拥将来,一个个伸出手来,求太医看脉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多拥挤
繁体字形:捱三頂四
英文翻译:Endure three times and four times
捱:同“挨(ái)”。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顶:1.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:头顶。屋顶。山顶。塔顶儿。2.用头支承:顶碗(杂技)。顶天立地。他顶着雨就走了。3.从下面拱起:种子的嫩芽把土顶起来了。4.用头或角撞击:顶球。这头牛时常顶人。5.支撑;抵住:拿杠子顶上门。列车在前,机车在后面顶着走。6.对面迎着:顶风。顶头。7.顶撞:他听了姑母的话很不满意,就顶了她几句。8.担当;支持:活儿重,两个人顶不下来。9.相当;抵:他一个人顶两个人。10.表示程度最高:顶好。顶喜欢唱歌。
四:1.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嘿,大伙儿听说过“捱三顶四”这个成语吗?说白了就是形容人说话做事拖泥带水,答应得痛快但行动总掉链子。举个栗子啊——同事老张被老板催报告进度,他嘴上说着“马上好”,结果隔三差五蹦出个新理由,这种“明天一定交”“后天再改改”的操作,可不就是捱三顶四的典型?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:“这成语和数字有啥关系?为啥非得用三和四?”好问题!其实这和中文习惯有关,“三”和“四”常用来表示零碎、反复的状态。比如咱们常说的“推三阻四”“颠三倒四”,都是类似套路,主打一个让人听着就着急的节奏。
话说前阵子朋友聚会也遇上这事儿。小王提议周末爬山,结果群里先是有人喊“要加班”,过两天又说“车坏了”,最后干脆改口“下周再说吧”。您瞧,这计划就跟打地鼠似的,刚按下去一个借口又冒出来个新状况,典型的捱三顶四现场版。
不过话分两头说,这种状态也不是完全没好处。上次看历史故事,诸葛亮用空城计唬住司马懿,表面装得镇定自若,实际上不也是在捱时间等援军?所以关键要看场合——该干脆时别墨迹,该拖延时也得会周旋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依我看啊,现在大伙儿日子过得快节奏,遇到捱三顶四的情况反而能练耐性。上回等快递那会儿,物流信息天天变,从“已发车”变成“路口堵车”,最后直接显示“天气影响”。虽然急得跳脚,但转念一想:这不就是生活给咱安排的“随机彩蛋”嘛!
说到底,语言就像面镜子,照出人间百态。下次再碰上这种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的主儿,别急着上火。咱不妨学学公园里下棋的老爷子,端着保温杯来句:“您这进度条,怕是卡在99.9%了吧?”保准既点破问题,又不伤和气。
说到底,语言就像面镜子,照出人间百态。下次再碰上这种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的主儿,别急着上火。咱不妨学学公园里下棋的老爷子,端着保温杯来句:“您这进度条,怕是卡在99.9%了吧?”保准既点破问题,又不伤和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