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ù tú wěn shǒu
成语解释: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。
成语出处:《文子 上义》:“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,虽愚者不为,身贵于天下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據圖刎首
英文翻译:To commit suicide according to a plan
据:[jù]1.占据:据为己有。2.凭借;依靠:据点。据险固守。3.按照;依据:据理力争。据实报告。据民歌改编。4.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:凭据。证据。字据。论据。票据。实据。5.姓。[jū]拮据(形):经济境况不好,缺少钱,境况窘迫:手头据。
图:1.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;图画:地图。蓝图。绘图。插图。制图。看图识字。2.谋划;谋求:图谋。力图。3.贪图:唯利是图。不能只图省事,不顾质量。4.意图;计划:良图。宏图。5.绘;画:绘影图形。6.姓。
刎:用刀割脖子:自刎。
首:1.头:昂首阔步。2.领袖;领导人:元首。首长。3.最先;开始:首创。4.第一;最高:首要。首席代表。5.告发:自首。出首。6.量词。用于诗歌、歌曲等:一首诗。民歌百首。
“据图刎首”是一个冷门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拿着地图割脖子”,用来形容人因过度依赖既定计划而陷入绝境。比如公司高管老张,年初拿着市场分析报告豪言要“拿下北方市场”,结果忽视消费者习惯差异,硬推南方畅销产品,最终亏损严重。董事会问责时,他竟说:“数据明明显示能成功啊!”——这大概就是现代版“据图刎首”。
为什么聪明人也会犯这种错? 因为大脑存在“证据依赖偏差”,当人投入大量精力制定计划后,会产生自我说服倾向。就像游客拿着错误地图,明明看见前面是悬崖,还要说服自己“地图标注这里本该有桥”。
战国时期真实发生过类似事件。燕国使者带着督亢地图进献秦王,图中暗藏匕首意图刺杀,这就是“图穷匕见”的典故。若当时刺客因为地图绘制精美就坚信刺杀必定成功,恐怕就成了“据图刎首”的最佳注解。
现代人如何避免这种思维陷阱? 我观察到成功者有个共同特点:他们会把计划当作登山杖而非枷锁。某科技公司CEO分享经验时说:“我们的五年规划文档每季度都在粉碎机里重生,但企业愿景始终清晰。”这种“弹性执着”或许才是应对变局的关键。
从心理学角度看,人对确定性的渴望就像抓救命稻草。但值得思考的是:当现实与蓝图冲突时,我们是否有勇气做“撕图者”而非“刎首者”?毕竟,活着的地图绘制师永远比完美的殉道者更有机会到达新大陆。
下次遇到困境,不妨试试“三秒破图术”:1. 深呼吸暂停执行 2. 自问“此刻有哪些新变量” 3. 用手写列出三个备用方案。这个方法帮我在项目受阻时多次找到突破口,或许你也能在思维僵局中凿出新的透光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