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ěng fù xuān qú
成语解释:渠:通“举”;轩渠:形容笑的样子。形容笑得难以控制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蓟子训传》:“儿识父母,轩渠笑悦,欲往就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捧腹軒渠
英文翻译:Jiaofu xuanqu
捧:1.用双手托:捧着花生米。双手捧住孩子的脸。2.用于能捧的东西:一捧枣儿。捧了两捧米。3.奉承人或代人吹嘘:捧场。你别再捧我了。
腹:1.指内心:腹案。腹议。2.指鼎、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:壶腹。瓶腹。
轩:1.高:轩昂。轩敞。轩朗。2.姓。3.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(旧时多用为书斋名或茶馆、饭馆等的字号):来今雨轩。4.古代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。5.窗户;门。
渠:[qú]1.水道,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:渠道(亦指途径,门路)。沟渠。2.大:渠帅。渠魁(首领)。3.方言,他:渠侬(他,他们)。渠辈。4.车辋,古代车轮的外圈。[jù]岂:“掾部渠有其人乎?”
“捧腹轩渠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陌生?其实它和咱们常说的“捧腹大笑”意思差不多,都是形容人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。比如朋友聚会时,张三讲了个超级离谱的段子,大家听得直拍大腿,李四更是笑得瘫在沙发上捂着肚子喊“救命”,这场景就能用“满屋子人捧腹轩渠”来形容。你看,用成语是不是比直接说“笑疯了”更有画面感?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得用‘轩渠’这个词?单独一个‘捧腹’不行吗?”其实啊,“轩渠”原本指人笑得身体晃动,甚至跺脚拍手的动作,和“捧腹”组合起来,就像给笑声加了立体环绕音效——不光肚子笑疼了,整个人都乐得手舞足蹈。比如小学生听老师说“校长今天穿了两只不同颜色的袜子”,全班瞬间炸开锅,有人趴在桌上捶桌子,有人蹦起来模仿校长的走路姿势,这种“全方位”的爆笑场面,用“捧腹轩渠”就特别贴切。
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公司年会抽奖环节,平时严肃的财务总监居然抽中了“带薪休假一个月”,全部门同事先是愣住三秒,接着不知道谁“噗嗤”一声笑出来,整个会议室就像被点燃的烟花筒,此起彼伏的笑声里夹杂着“这不科学”的惊呼。这种既有意外惊喜、又带点荒诞感的集体大笑,用“捧腹轩渠”来描述,是不是比单纯说“大家很开心”生动多了?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好奇:“这个成语适合用在正式场合吗?”其实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扳手,关键看你怎么用。给客户做汇报时当然要慎用,但如果是写小说描写市井生活,或者记录朋友间的趣事,“捧腹轩渠”就能瞬间激活文字的温度。比如菜市场里卖菜大妈和顾客因为五毛钱讨价还价半小时,最后两人突然同时笑出声,旁边看热闹的大爷拍着箩筐直摇头——这样的烟火气场景,用这个成语反而比“哈哈大笑”更有感染力。
我个人觉得,“捧腹轩渠”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自带“现场直播”效果。就像用手机拍短视频时突然切换到广角镜头,既能捕捉到捂着肚子弯腰笑的主角,又能收进旁边笑到抹眼泪的围观群众。下次遇到让人笑出眼泪的场面时,不妨试试这个词,说不定比发十个“哈哈哈”更有味道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