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iē jiǎo niē shǒu
成语解释:放轻手脚走路,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唐牛儿捏脚捏手,上到楼上。”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三:“分付已毕,太尉便同一人过去,捏脚捏手,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指走路小心
繁体字形:揑脚揑手
英文翻译:Knead one's feet
捏:1.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:捏住。捏出来。2.用手指把面、泥等软东西弄成一定的形状:捏饺子。捏泥人儿。3.凭空假造:捏造。
脚:[jiǎo]1.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,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。2.物体的最下部:山脚。墙脚。3.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:脚夫。脚行。[jué]同“角(jué)”。现多用角。
捏:1.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:捏住。捏出来。2.用手指把面、泥等软东西弄成一定的形状:捏饺子。捏泥人儿。3.凭空假造:捏造。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“蹑手蹑脚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形容人动作又轻又慢,生怕发出声响。比如:“弟弟半夜偷偷溜进厨房,蹑手蹑脚地打开冰箱找零食,结果还是被妈妈逮个正着。”这个场景里,“蹑手蹑脚”既表现了孩子的谨慎,又暗示了行动最终失败的必然性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不用“轻手轻脚”而要用“蹑手蹑脚”?其实这两个成语有细微差别。“蹑手蹑脚”往往带有目的性,比如想隐藏行踪;而“轻手轻脚”更侧重动作本身的轻柔。比如护士给病人换药时轻手轻脚,这里用“蹑手蹑脚”就不太合适。
在文学创作中,这个成语能为场景增添画面感。例如:“月光下的小偷像只壁虎,蹑手蹑脚地贴着墙根移动,连呼吸都刻意放轻。”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“看见”动作,还能感受到紧张氛围。值得注意的是,过度使用会让文字显得刻意,就像做菜放多了盐——适量才是关键。
生活中其实有很多“蹑手蹑脚”的变体场景。比如当代年轻人熬夜刷手机时,听到父母脚步声逼近,会突然把手机塞到枕头底下装睡。这种带着小心思的谨慎,和成语原本描写的状态形成了有趣的呼应。
语言就像活水,成语的使用也需要与时俱进。在强调高效沟通的今天,“蹑手蹑脚”的行为模式有时反而会造成误会。比如职场中若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表达想法,可能错失机会。所以既要懂得恰当使用成语,也要明白何时该打破拘谨,大方展现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