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ǎo wǎng guò zhèng
成语解释: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诸侯王表序》:“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,连城数十,宫室百官同制京师,可谓挢往过其正矣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同“矫枉过正”
繁体字形:撟枉過正
英文翻译:Overkill
挢:1.抬起;举起;翘起:挢首高视。2.同“矫1”3.(jiǎo)。4.同“矫3”(jiǎo)。
枉:1.弯曲:矫枉过正。2.使歪曲:贪赃枉法。3.受屈:冤枉。屈枉。4.副词。徒然;白白地:枉费心机。
过:[guò]1.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;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:过来。过去。过河。过桥。过年。过节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。2.从甲方转移到乙方:过户。过账。3.使经过(某种处理):过罗。过筛子。过滤。过淋。过磅。过秤。过油肉。过过数儿。4.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:过目。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。5.超过(某个范围和限度):过分。过期。过犹不及。树长得过了房。6.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(—O—O—)结构的:过硫酸根(SO5-)。过氧化氢(H2O2)。7.探望;拜访:过访。8.去世: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。9.过失(跟“功”相对):过错。记过。勇于改过。10.传染:这个病过人。11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经过:走过广场。把他送过了桥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掉转方向:翻过一页。他回过头看了看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超过或胜过:我比不过你。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。[guo]1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毕:吃过饭再走。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。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,但并未继续到现在:他去年来过北京。我们吃过亏,上过当,有了经验了。[guō]姓。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什么是“矫枉过正”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明为了改掉熬夜的习惯,决定每晚9点必须睡觉,结果连必要的加班和偶尔的朋友聚会也一概拒绝,反而影响了工作和社交。这就叫“矫枉过正”——解决问题时用力过猛,反而制造了新问题。
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做呢?比如家长发现孩子数学成绩差,立刻取消所有娱乐活动,每天逼孩子做5小时习题,结果孩子身心俱疲,成绩不升反降。这种“一刀切”的思维,往往源于急于求成的心态,却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。
工作中也有类似现象。某公司为了杜绝迟到,规定迟到1分钟扣半天工资。结果员工因怕堵车干脆请假,团队效率反而降低。可见,过度追求“绝对正确”可能让初衷与结果背道而驰。
那么如何避免矫枉过正?我的经验是“走三步停一停”。就像健身时教练总说“动作要标准,但别憋气”,解决问题时既要坚定方向,也要留出观察效果的窗口期。比如改善饮食不必立刻戒掉所有碳水,而是逐步替换主食种类,给身体适应的时间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最初源自木匠术语:矫正弯曲的木材时,若扳直过头,木头反而会反向弯曲。这提醒我们:调整的力度需要与偏差程度相匹配。就像用手机导航,当系统提示“您已偏离路线”,我们不会立刻调转车头,而是根据偏离幅度慢慢回正方向。
面对生活中的各种“偏差”,或许可以少些“必须彻底纠正”的执念,多些“动态平衡”的智慧。毕竟,完全笔直的生长只存在于实验室,而真实世界里,向阳而生的植物往往带着自然的弧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