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iǎo
  • shān
  • huò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iǎo bō shān huò

成语解释:搬弄是非,煽动闹事
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》:“日寇、汉奸、托派之辈,则更利用这些缺点和错误,来进行其挑拨煽惑的阴谋,企图造成民变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挑起事端

繁体字形:挑撥傓惑

英文翻译:Incite and stir up

挑拨煽惑的意思

挑:[tiāo]1.担:挑水。2.选择:挑选。3.挑剔:挑毛病。4.扁担和它两端挂着的东西:货挑儿。5.量词。用于成挑的东西:一挑水果。[tiǎo]1.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:挑帘子。2.用细长的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拨出:挑火(拨开炉灶的盖火,露出火苗)。挑刺。3.挑动:挑拨是非。4.一种刺绣方法。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,连针带线从底下穿过去,以构成花纹、图案等。5.也叫提。汉字的一种笔画,即“㇀”。

拨:1.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,使东西移动:拨门。拨船。拨开云雾。2.分出一部分发给;调配:拨粮。拨款。拨两个人到锻工车间工作。3.掉转:拨头便往回走。4.用于成批的人或物:工人们分成两拨儿干活儿。大家轮拨儿休息。

煽:1.同“”(shān)2.鼓动(别人做不应该做的事):~动。~惑。

惑:1.疑惑;迷惑:惶惑。大惑不解。智者不惑。2.使迷惑:惑乱。惑人耳目。谣言惑众。

成语评论

挑拨煽惑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生活中其实很常见。比如同事之间传闲话:“小李说你这方案根本行不通”——明明小李没说过这话,但有人故意添油加醋,这就是典型的挑拨煽惑。这时候你可能会想:为什么有人要做这种事?其实他们往往是想通过制造矛盾来获取利益,或者单纯享受看热闹的快感。

有个成语叫“火上浇油”,和挑拨煽惑特别搭。比如社区群里有人抱怨物业,马上有人接话:“听说他们私吞维修基金!”如果没人核实真相,这种言论就像往火堆里倒汽油。这时候不妨反问自己:这些信息真的可靠吗?先冷静观察,往往能避免被人牵着鼻子走。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朋友跟你吐槽:“小王总说你穿这件衣服显胖。”你气得想找小王对质,结果发现是误会。这里藏着一个关键问题:如何区分客观反馈和恶意挑拨?其实有个简单方法——看对方是否提供了具体建议。真正关心你的人会说“这件剪裁可能不太适合你”,而挑拨者只会扔下一句负面评价就跑。

我注意到,现在社交媒体上的“带节奏”现象,本质也是挑拨煽惑的变种。比如某明星捐款新闻下,突然冒出“作秀!他去年偷税被罚了”的评论。这时候如果盲目跟风骂战,反而成了传播谣言的推手。我的经验是:遇到争议性话题,先查证信源,就像吃瓜前要先洗水果一样。

有个老话叫“谣言止于智者”,但我觉得在现代社会,更需要“谣言止于行动”。比如邻居传你家装修吵到整栋楼,与其吵架,不如主动送小礼物说明工期。当善意遇到挑拨时,就像阳光照进雾霾,问题自然消散。这或许就是应对挑拨煽惑最积极的解法。

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:越是关系紧密的群体,挑拨煽惑的破坏力越大。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石子,涟漪会层层扩散。但反过来想,如果我们养成“先沟通,再定性”的习惯,相当于给湖水加了缓冲层。下次再听到劲爆消息时,不妨先做个深呼吸——这可能是避开情绪陷阱的最佳护身符。

"挑拨煽惑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