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í chóu wò suàn
成语解释:原指筹划,后称管理财务。
成语出处: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》:“妇持筹握算,日致丰盈,可弃仰成而已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精打细算
繁体字形:持籌握算
英文翻译:Make plans
持:1.拿着;握着:持枪。2.保守住:维持。持久。3.掌握;料理:主持。勤俭持家。4.挟制:挟持。胁持。5.对抗:相持不下。
筹:1.计数目或用作领取物品凭证的用具:竹筹。2.谋划:统筹兼顾。3.计策;办法:一筹莫展。
握:1.用手攥(zuàn)住:握手。2.掌管:大权在握。
算:1.计算数目:珠算。笔算。心算。预算。能写会算。算了一笔账。2.计算进去:明天赛球算我一个。3.谋划;计划:失算。打算。盘算。暗算。算计。4.推测:我算他今天该动身了。5.认做;当做:他可以算一个好学生。你们挑剩下的都算我的。6.算数;承认有效力:他说的不算,还得你说。7.作罢;不再计较(后面跟“了”):算了,别说了。他不愿意就算了吧。8.表示比较起来最突出:我们班里,就算他年纪最小了。9.总算:最后算把这个问题弄懂了。10.姓。
哎呦,各位看官,今儿咱聊聊“持筹握算”这成语到底咋用!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隔壁王婶开早餐店,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清点面粉、鸡蛋,一边记账一边嘀咕“持筹握算过日子,才能不慌不忙开门迎客”。您可能要问了:这不就是精打细算吗?为啥非用这么文绉绉的词?嘿,问得好!其实这成语的妙处在于画面感——手里攥着筹码、握着算盘的形象,比单纯说“省钱”更带劲对吧?
再说个现代职场版的。公司财务总监老张开会时总说:“咱们搞预算得像老祖宗持筹握算那样,既要抓大方向,也得抠小数点后两位。”这时候问题又来了:数字化时代还用得着这老方法?您别说,还真用得上!电子表格代替了竹筹算盘不假,但那种严谨规划的精神内核,搁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。这就叫“老树发新芽”,您品品是不是这个理儿?
让我插句个人见解哈。现在年轻人流行“月光族”“精致穷”,我倒觉得持筹握算不是抠门,而是给自己留条退路。好比手机电量低于20%就焦虑?那钱包见底了能不慌嘛!上个月我跟着网红学薅羊毛,用优惠券叠加满减,省出顿火锅钱——您猜怎么着?这操作活脱脱就是当代版持筹握算!
最后给大家讲个反常识案例。前阵子菜市场刘大爷摆摊,别人都急着收摊降价,他偏要持筹握算地调整菜品组合:萝卜配排骨捆着卖,反而多赚三成利润。这说明啥?持筹握算可不光是省钱,更是聪明配置资源的智慧。就像打麻将,既要算手里牌面,也得揣摩对手心思,这才叫真本事!
说到底啊,这成语就像个百宝箱,装着咱中国人祖传的生活智慧。下次看见超市大妈比对价格标签,别笑人家计较——那指尖翻飞的架势,说不定就是千年传承的持筹握算DNA在觉醒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