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ān
  • shuā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á jiān ná shuāng

成语解释:奸:通奸。捉拿通奸要有成双的人证

成语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9回:“拿奸拿双,拿不住双,反咬一口,就受不得了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做事要有人证

繁体字形:拿姦拿雙

英文翻译:Take the traitor, take the pair

拿奸拿双的意思

拿:1.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、搬动(东西):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。把这些东西拿走。2.用强力取;捉:拿下敌人的碉堡。拿住一个小偷。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,这门课他拿得下来。3.掌握:拿权。拿事。这事儿你拿得稳吗?4.刁难;要挟:这件事谁都干得了,你拿不住人。5.装出;故意做出:拿架子。拿腔作势。6.领取;得到:拿工资。拿一等奖。7.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: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。碱搁得太多,把馒头拿黄了。8.引进所凭借的工具、材料、方法等,意思跟“用”相同:拿尺量。拿眼睛看。拿事实证明。9.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:别拿我开玩笑。

奸:1.奸诈:奸笑。奸计。老奸巨猾。2.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:奸臣。3.出卖国家、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:汉奸。内奸。为党除奸。4.自私;取巧:藏奸耍滑。这个人才奸哪,躲躲闪闪不肯出力。5.奸淫:通奸。强奸。

拿:1.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、搬动(东西):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。把这些东西拿走。2.用强力取;捉:拿下敌人的碉堡。拿住一个小偷。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,这门课他拿得下来。3.掌握:拿权。拿事。这事儿你拿得稳吗?4.刁难;要挟:这件事谁都干得了,你拿不住人。5.装出;故意做出:拿架子。拿腔作势。6.领取;得到:拿工资。拿一等奖。7.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: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。碱搁得太多,把馒头拿黄了。8.引进所凭借的工具、材料、方法等,意思跟“用”相同:拿尺量。拿眼睛看。拿事实证明。9.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:别拿我开玩笑。

双:1.属性词。两个(多为对称的,跟“单”相对):双翅。举双手赞成。男女双方。2.用于成对的东西:一双鞋。一双手。买双袜子。3.属性词。偶数的(二、四、六、八等,跟“单”相对):双数。双号。4.加倍的:双料。双份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拿奸拿双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慌!咱们先拆开看:“拿”是抓住,“奸”指不正当行为,“双”就是双方。合起来就是说,要抓犯错的人,必须同时抓到双方证据才算实锤。比如古代县官审案时,如果有人说邻居偷情,县太爷可能会一拍惊堂木:“你说他行为不端,证据何在?拿奸拿双,人证物证缺一不可!”

可能有人要问:“为什么要强调‘双’呢?”举个现代例子就明白了。公司里小张指控同事泄露方案,如果只提供聊天截图,但找不到接收文件的人,这就像只抓到“单”没抓到“双”。老板八成会说:“要落实责任,必须找到信息传递的完整证据链。”这不正是“拿奸拿双”的现代版演绎吗?

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现在的“吃瓜”现象。网上经常有人爆料说某明星出轨,结果只有模糊照片没有实锤,评论区就会炸锅:“说好的拿奸拿双呢?没同框图说个锤子!”这种全民当“判官”的场景,恰恰说明证据意识已经深入现代人的骨髓。

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。去年某小区物业逮到乱扔垃圾的住户,不仅调监控拍到扔垃圾瞬间,还找到外卖单核对身份,最后让住户心服口服认罚。整个过程完美诠释了“拿奸拿双”的精髓——既要有行为记录,又要能对应到具体责任人。
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到个职场冷知识。现在很多公司处理内部纠纷时,HR都会要求举报人提供“人证+物证+时间线”三件套,这可比古代单纯抓现行科学多了。毕竟现在人都不傻,谁会当着你的面干坏事?但核心逻辑还是相通的:单方面指控就像独脚凳,站不稳当。

下次遇到需要举证的情况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的智慧。无论是处理邻里矛盾还是职场纠纷,记得像吃烤串要配齐签子那样备齐证据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空口白话的杀伤力,可能比真正的错误还要危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