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yún
  • jué
  • shí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á yún jué shí

成语解释:攫:取。形容古树高耸入云,枝干悬空,姿态奇特,气势雄伟。

成语出处:清 李斗《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》下:“厅前多古树,有拿云攫石之势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定语;用于树木等

繁体字形:拿雲攫石

英文翻译:Take the cloud and grab the stone

拿云攫石的意思

拿:1.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、搬动(东西):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。把这些东西拿走。2.用强力取;捉:拿下敌人的碉堡。拿住一个小偷。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,这门课他拿得下来。3.掌握:拿权。拿事。这事儿你拿得稳吗?4.刁难;要挟:这件事谁都干得了,你拿不住人。5.装出;故意做出:拿架子。拿腔作势。6.领取;得到:拿工资。拿一等奖。7.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: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。碱搁得太多,把馒头拿黄了。8.引进所凭借的工具、材料、方法等,意思跟“用”相同:拿尺量。拿眼睛看。拿事实证明。9.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:别拿我开玩笑。

云:1.说:人云亦云。不知所云。2.表示强调:岁云暮矣。3.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、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。4.指云南:云腿(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)。5.姓。

攫:1.用爪抓取:攫捕。2.掠夺:攫夺。
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
成语评论

小明第一次参观书法展,看到一幅草书作品笔锋凌厉、气势磅礴,忍不住感叹:“这字写得真是拿云攫石,仿佛要冲破纸面飞出来!”朋友笑着接话:“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挥剑,剑气都要透过字迹射出来了。”

作家研讨会上,有人问李老师如何塑造有感染力的文字。他指着窗外狂风中的松树说:“写作要像这松枝对抗暴风,用拿云攫石的笔力抓住读者。上次我描写老工匠手上的茧子,特意用了'刀刻斧凿'这样的动词,读者都说看得手心发烫。”这个例子让提问者恍然大悟:力量感来自具象的细节刻画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艺术创作里吗?社区广场的演讲现场给出了新解。当演讲者用力挥动手臂说道:“我们要用拿云攫石的决心推动环保改革!”台下顿时响起雷鸣掌声。这说明只要是需要表现坚定态度的场合,哪怕是现代社会的公共议题,这个古雅的成语照样能派上用场。

我在公园见过有趣的一幕:父亲教孩子放风筝时,线轴突然脱手。眼看着风筝就要栽进湖里,七八个陌生人自发组成人墙拦住了下坠的风筝。后来大家在茶亭里闲聊,退休教师王伯伯拍着大腿说:“刚才那场面,真称得上是拿云攫石的协作精神!”这个活用让我意识到,古老成语的生命力就藏在日常的巧用中。

最近看到某科技公司的品牌宣言,开头写着:“以拿云攫石的创新魄力,破解芯片制造困局”。市场部朋友告诉我,这个表述既保留了文化底蕴,又传递出破釜沉舟的果敢,比直白的“奋力拼搏”更有记忆点。可见在商业领域,恰当运用传统成语反而能碰撞出新火花。

当我们刷手机看到千篇一律的“绝绝子”“YYDS”时,或许可以试试给语言加点“料”。就像炖汤时撒把参须,虽然日常不用天天加,但关键时刻的“拿云攫石”,能让表达变得有嚼劲、有回甘。毕竟在这个快速滑屏的时代,真正能抓住人心的,往往是有筋骨、有温度的文字。

拿云攫石的造句

  1. 造句 黄帝陵的古木拿云攫石,气势不凡。
  2. 造句 拿云攫石:攫:取。形容古树高耸入云,枝干悬空,姿态奇特,气势雄伟。
  3. 造句 他一拳化作一道银辉巨拳,仿佛拿云攫石一般,从天空中擒下,欲要将这金龙擒住。
  4. 造句 他变化魔神姿态,身高百丈,威势震天,大气磅礴,轻易可拿云攫石,有无上神姿。
  5. 造句 鬼祟大圣威势强盛,气凌霄汉,气机牵引天地乾坤之法统,以世间万物为己用,达到圣阶这种境界,便可夺天地之造化,摄日月之精华,举手投足,移山焚海,拿云攫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