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dài zhòng hái
成语解释: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,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,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,裴度守候着还了她。见宋丁用晦《芝田录 裴度》。后以喻拾到财物,物归原主,不占为己有。
成语出处: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,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,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,裴度守候着还了她。见宋·丁用晦《芝田录·裴度》。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拾帶重還
英文翻译:Take back
拾:[shí]1.从地上捡起东西:拾麦穗儿。2.整理:拾掇。3.数目“十”的大写。多用于票证、账目等。[shè]轻步登上:拾级而上。
带:1.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:皮带。鞋带儿。传送带。2.轮胎:车带。汽车外带。3.地带;区域:温带。黄河一带。4.白带:带下。5.姓。6.随身拿着;携带:带行李。带干粮。7.捎带着做某事:上街带包茶叶来(捎带着买)。你出去请把门带上(随手关上)。8.呈现;显出:面带笑容。9.含有:这瓜带点儿苦味。说话带刺儿。10.连着;附带:带叶的橘子。连说带笑。放牛带割草。11.引导;领:带队。带徒弟。12.带动:以点带面。他这样一来带得大家都勤快了。13.照看(孩子):孙子是奶奶带大的。
重:[zhòng]1.重量;分量:举重。这条鱼有几斤重?2.重量大;比重大(跟“轻”相对):体积相等时,铁比木头重。工作很重。脚步很重。话说得太重了。3.程度深:情意重。病势很重。重伤。4.重要:重地。重任。5.重视:敬重。尊重。看重。器重。为人所重。重男轻女是错误的。6.不轻率:自重。慎重。持重。7.姓。[chóng]1.重复:重出。书买重了。2.重新;再:重逢。旧地重游。重写一遍。3.层:云山万重。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。4.使重叠在一起;摞:把两领席重在一起。5.姓。
还:[hái]1.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;仍旧:十年没见了,她还那么年轻。半夜了,他还在工作。2.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:今天比昨天还冷。改完作业,还要备课。3.用在形容词前,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(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):屋子不大,收拾得倒还干净。4.用在上半句话里,表示陪衬,下半句进而推论,多用反问的语气;尚且:你还搬不动,何况我呢?5.表示没想到如此,而居然如此(多含赞叹语气):他还真有办法。6.表示早已如此:还在几年以前,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。[huán]1.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:还家。还乡。还俗。退耕还林。2.归还:偿还。还书。3.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:还嘴。还手。还击。还价。还礼。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。4.姓。
“拾带重还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看个例子。快递小哥小王在派件时捡到一个装着金项链的包裹,他顶着烈日跑了三条街找到失主。有人说他傻,他却说:“物归原主不是应该的吗?”这就是“拾带重还”的生动写照——捡到贵重物品主动归还,不贪不占。
这个成语的核心是什么?关键在于“重还”二字。就像你在商场捡到装着两万现金的钱包,虽然周围没人看见,但你还是坚持调监控找失主。这种超越物质诱惑的选择,恰恰体现了人性中闪光的诚信品质。
记得去年地铁站有个暖心新闻吗?农民工老李捡到装着购房合同的文件袋,在寒风里站了三小时等待失主。当记者采访时,他搓着冻红的手说:“谁丢了这么重要的东西都得急疯了。”这个真实故事,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诠释“拾带重还”的现实意义。
为什么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美德?观察身边的共享雨伞、无人货架就会发现,当越来越多人践行拾带重还,整个社会的信任成本就会降低。就像小区里的共享工具箱,正是因为邻居们有借有还,这个便民措施才能持续运转三年。
我常在公园看到这样的场景:小朋友捡到玩具汽车,家长会蹲下来轻声引导:“我们放在失物招领处好不好?”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,比背诵成语解释更有温度。当拾带重还成为条件反射般的习惯,这份善意就会像蒲公英的种子,随风播撒到各个角落。
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,不妨想想那个在图书馆捡到考研笔记的学生。他不仅归还了笔记本,还在扉页贴了张便利贴:“加油!追梦人。”这种带着温度的归还方式,让“拾带重还”跳出了成语词典,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生活哲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