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īn mìng sān láng
成语解释: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。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4回:“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,一生执意,路见不平,但要去相助,人都呼小弟作‘拼命三郎’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勇敢的人
繁体字形:拼命三郎
英文翻译:Desperately Sanlang
拼:1.合在一起;连合:拼音。拼版。把两块木板拼起来。2.不顾一切地干;豁出去:拼命。跟敌人拼到底。“拚”
命:1.动植物的生活能力:生命。救命。逃命。拼命。命脉。性命。相依为命。2.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、寿数等:天命。命相(xiàng)。命运(a.迷信指生死、贫富和一切遭遇;b.喻发展变化的趋向,如“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”)。3.上级对下级的指示:奉命。遵命。命令。使命。4.给予(名称等):命名。命题。命意。5.指派,使用:命官。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郎:[láng]1.古代官名:侍郎。员外郎。2.对某种人的称呼:货郎。放牛郎。女郎。3.女子称丈夫或情人:郎君。情郎。4.旧时称别人的儿子:大郎。令郎。5.姓。[làng]见〖屎壳郎〗。
“拼命三郎”这个词,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:老张为了赶项目进度,连续一周熬夜加班,同事都笑他“活脱脱一个拼命三郎”。这里的“拼命三郎”既带着调侃,又暗含对他工作态度的认可。
有人问:“拼命三郎和普通努力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“不顾一切”的劲儿。比如大学生小刘备考时每天只睡四小时,室友劝他注意身体,他却说:“这时候不拼什么时候拼?”这种豁出去的狠劲,正是“拼命三郎”的精髓。
职场新人小王被领导批评做事太莽撞,他委屈道:“我明明在当拼命三郎啊!”问题来了: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方式真的有效吗?其实就像跑马拉松,前期冲刺过猛反而容易中途退场。我见过不少创业者前三个月火力全开,结果半年后身心俱疲——拼命需要智慧,不是比谁更不要命。
运动员李娜在自传里写道:“年轻时总被人说像拼命三郎,现在才懂张弛有度。”这引出一个有趣的话题:拼命三郎能不能转化成持久战斗力?观察那些行业佼佼者会发现,他们往往在关键节点集中发力,平时保持着稳定节奏,这种“选择性拼命”比无差别硬扛更聪明。
有朋友问我:“当拼命三郎到底值不值得?”这要看赛道长短。送外卖的小哥抢单狂奔能多赚三成,但程序员熬夜写代码可能埋下健康隐患。个人认为,在上升期的关键阶段可以适当拼命,就像竹子破土前的蓄力,但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就像绷紧的皮筋,迟早要断。
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00后职场人开始推崇“精准拼命”。他们会在项目攻坚期主动加班,但坚决拒绝无效耗时间。这种带着策略性的拼搏,既保留了拼命三郎的冲劲,又避免了盲目消耗,或许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智慧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