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ò náng shǒu lù
成语解释:括囊:扎紧口袋,比喻谨慎不说话;守禄:保住禄位。指大臣不敢进言,只图保住禄位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崔寔传》:“或犹豫歧路,莫适所从;或见信之佐,括囊守禄;或疏远之臣,言以贱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括囊守禄
英文翻译:To keep one's fortune and keep one's fortune
括:[kuò]1.扎;束:括约肌。2.包括:总括。概括。3.对部分文字加上括号:把这几个字用括号括起来。4.姓。[guā]见〖挺括〗。
囊:[náng]1.袋子:布囊。2.像袋子的东西:胆囊。3.用袋子装:囊沙。[nāng]〔囊膪〕猪胸腹部又肥又松的肉。膪(chuài)。
守:1.护卫;防守。与“攻”相对:守卫。坚守阵地。2.遵循;遵守:守约。守信。守法。3.看守;守候:守门。守着病人。4.挨着;靠近: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。5.古又同“狩(shòu)”。
禄:1.古代称官吏的俸给:俸禄。高官厚禄。无功受禄。2.姓。
“括囊守禄”这个词,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公司里有个中层领导,每次遇到需要决策的事情,总是能拖就拖、能躲就躲,生怕担责任影响自己的职位。同事私下议论:“他这哪是在工作?分明是括囊守禄,只想保住饭碗罢了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这种保守策略?其实这背后藏着职场人的普遍焦虑。当组织内部竞争激烈或考核压力过大时,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”反而成了性价比最高的生存法则。就像学生时代考试只求及格的心态,本质上是规避风险的选择。
但问题来了: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真的安全吗?我曾见过一个真实案例——某单位员工为躲避项目风险,连续三年拒绝参与任何创新任务。结果部门重组时,他因为缺乏亮眼成绩,反而成为优先调整对象。这说明“守”与“进”需要动态平衡,就像冲浪者既要站稳又要借势前行。
从个人发展角度看,完全恪守“括囊守禄”可能错失成长机会。记得刚入行时,前辈说过:“职场保险柜的密码不是‘守’,而是‘值’。”与其绞尽脑汁维护现有利益,不如在可控范围内主动创造价值。就像打理花园,只除草不播种,终究得不到繁花似锦。
观察现代职场生态,发现一个有趣现象:真正持续发展的人往往在“守”与“创”之间找到支点。他们既会建立基本能力护城河,又保持适度的突破尝试。这种策略好比在传统棋盘上下出创新棋路,既降低风险系数,又为未来埋下可能性种子。
当我们在讨论职场生存智慧时,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思考:与其批判“括囊守禄”,不如理解其背后的系统成因。制度设计若过分强调问责而弱化容错,自然会催生保守文化。就像培育创新土壤,既需要种子的勇气,更需要园丁创造适宜的气候环境。
风吹过麦田时,挺立的麦穗和低垂的麦穗承受着不同的压力。职场中的进退之道,本质上是在寻找最适合当下处境的生存姿态。重要的是保持对环境的敏感度,当春雷响起时,记得及时解开囊口,让积累的能量破茧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