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ū luán bǔ nà
成语解释:拉扯牵引,缝补缀合。比喻文章用事过多,反成弊害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·总论》:“遂乃句无虚语,语无虚字,拘挛补衲,蠹文已甚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互相牵连
繁体字形:拘攣補衲
英文翻译:Contracture repair
拘:[jū]1.逮捕或扣押:拘捕。拘系。拘留。拘拿。拘囚。拘禁。拘押。2.限,限制:拘束。拘谨。不拘小节。3.固执,不变通:拘泥。拘礼。拘迂。[gōu]遮蔽:“凡为长者粪之礼,必加帚于箕上,以袂拘而退”。
挛:手脚等蜷(quán)曲不能伸开:痉挛。挛缩。
补:1.添上材料,修理破损的东西;修补:缝补。补牙。补袜子。修桥补路。2.补充;补足;填补(缺额):弥补。增补。补选。候补。缺什么补什么。3.补养:滋补。补品。身体虚,需要好好补一补。4.利益;用处:补益。不无小补。空言无补。5.姓。
衲:1.补缀;缝补。2.和尚穿的衣服。也用作和尚的自称:老衲(老和尚自称)。
“拘挛补衲”这个词,听起来有点像老太太缝衣服的动作?没错,它的字面意思就是“蜷缩着身子缝补破衣”,但实际用来形容一种“勉强维持”的状态。比如老张那辆开了20年的摩托车,今天换刹车片、明天焊排气管,他说这叫“节俭”,但邻居私下嘀咕:“这哪是修车,简直是拘挛补衲过日子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修修补补的生活态度有问题吗?举个例子更直观——小王部门的数据报表系统总出bug,他每天花3小时手动调整格式。主管夸他“解决问题能力强”,可懂行的同事摇头:“用脚本10分钟就能自动化的事,非要拘挛补衲,效率反而越补越低。”
这里藏着个有趣的双面性。就像我爷爷总把旧皮鞋补了又补,他说“东西用久了有感情”,这种惜物的心态值得尊重。但若用在创新领域,比如科技公司用十年前的系统拘挛补衲地打补丁,反倒可能错过技术升级的窗口期。个人觉得,关键要看修补的对象是“情感载体”还是“效率工具”。
换个角度看,现代人其实也在创造新型的拘挛补衲。手机贴三层膜防摔、给过时的APP反复清理内存,这种行为背后既有实用考量,也透着某种安全感需求。就像朋友说的:“知道换个新手机更好,但旧手机里存着孩子的成长视频啊。”这种数字化时代的“补衲”,倒成了连接记忆的针线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你准备修补某件事物时,不妨多问一句——我是在延续生命,还是在拖延新生?答案没有对错,就像补丁本身也能成为艺术品,重要的是看清修补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