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iù
  • zuò
  • zhí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iù qū zuò zhí

成语解释:故意将错的说成对的。比喻是非颠倒
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:“方妈妈呆了半晌,开口不得,思想没收场,只得拗曲作直,说道:‘谁叫你私下通奸?我已告在官了。’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颠倒是

繁体字形:拗麯作直

英文翻译:Bend straight

拗曲作直的意思

拗:[niù]固执;不随和;不驯顺:执拗。脾气很拗。[ào]不顺;不顺从:拗口。违拗。[ǎo]使弯曲;使断;折:把竹竿拗断了。

曲:[qǔ]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2.(曲儿)歌曲:曲调。戏曲。小曲儿。高歌一曲。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曲。[qū]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曲线。曲尺。弯腰曲背。山回水曲。曲径通幽。2.使弯曲:曲肱而枕(肱:胳膊)。曲突徙薪。3.弯曲的地方:河曲。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曲直。5.姓。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

作:[zuò]1.劳动;劳作:精耕细作。作息制度。2.起:振作。枪声大作。3.写作;作品:著作。佳作。4.假装:作态。装模作样。5.当作;作为:过期作废。6.进行某种活动:同不良倾向作斗争。自作自受。7.同“”。[zuō]作坊:小器作。

直:1.成直线的(跟“曲”相对):笔直。马路又平又直。你把铁丝拉直。2.跟地面垂直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直升机。把标杆立直。3.从上到下的;从前到后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直行的文字。屋子很大,直里有两丈,横里有四丈。4.挺直;使笔直:直起腰来。5.公正的;正义的:正直。理直气壮。6.直爽;直截:直性子。心直口快。直呼其名。他嘴直,藏不住话。7.汉字的笔画,即“竖1”8.一直;径直;直接:直达。直到。直哭了一天。直朝村口走去。9.一个劲儿;不断地:他看着我直笑。我冷得直哆嗦。10.姓。

成语评论

拗曲作直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把弯曲的东西强行掰直,实际用来形容人用强硬手段处理问题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比如:公司领导为了快速推进项目,不顾团队意见强行调整分工,结果员工效率不升反降,这就是典型的“拗曲作直”。这时候可能有人问:“为什么明明想解决问题,结果却更糟了?”其实,强行改变事物原本的规律,就像硬拉一根弹簧,拉得越用力,反弹的力量就越大。

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家长看到孩子内向,逼着他每天在公共场合演讲,认为这样能“锻炼胆量”。但孩子压力过大,反而更排斥社交。有人疑惑:“出发点明明是好的,问题出在哪儿?”关键在于忽略了“弯”与“直”的转化需要过程——就像竹子的生长,幼苗时期强行掰直,可能直接折断。

工作中也常见类似情况。比如某部门为了提升业绩,要求全员每天加班两小时,结果三个月内离职率飙升30%。这时候值得思考:“效率的提升只能靠强制手段吗?”我的观察是,现代管理更讲究“顺势而为”——与其强行改变工作节奏,不如优化流程或提供资源支持,反而能让团队自然进入高效状态。

成语背后的智慧,其实在提醒我们:解决问题时要分清“能改变”和该接纳的部分。就像处理人际关系时,总想纠正别人的习惯往往引发矛盾,而理解差异、寻找共同节奏反而能建立更健康的关系。有人可能会问:“难道遇到问题就不该主动解决吗?”当然要解决,但方法比态度更重要——就像园丁修剪树枝,顺着生长方向引导,比生拉硬拽更有效。

现代社会讲究效率,但“快刀斩乱麻”未必适用于所有场景。下次遇到难题时,不妨先观察问题的“自然形态”:是需要果断调整,还是给予更多适应空间?或许答案就藏在“弯”与“直”的动态平衡里。

"拗曲作直"的相关成语